“月薪上万,却被父母逼迫考公务员”

智联招聘 2023-12-08 15:42 193 阅读

作者:千一

来源:智联招聘(ID:zhaopin-com)

最近,#被父母逼迫考公#这一话题上了热搜。

据悉,2021年国考有101.7万考生走进考场。在这100万考生中,有无数个考公的理由,但总有一些人是因被父母逼迫而走上考公这条路。

有人是在择业阶段,收到父母的考公指令。而有些人,即便已经找到合适工作,却仍旧逃不开家人的“魔性洗脑”。

不少网友表示,“当今不孝有三,不考公为大。剩下两个是不考教资、不考研。”

也有网友附议:“当代父母眼中的体面工作:教师、医生、公务员。从事其他工种相当于无业游民。”

可见,网友普遍对父母的“专制”感到不满,以及对无法主导自己职场之路感到无奈。

1、认为子女社会经验欠缺,无法独立做出正确判断

这个时代,很多父母依然乐此不疲地插手孩子的生活,包括就业。

在不少家长的理念当中,自己的孩子一直以来都被家人和校园保护得较好,没有经过社会历练,无法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上当受骗。

尤其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会进一步加剧父母的“过度养育”。有些家长甚至陪伴孩子去面试,帮孩子回答面试官的问题。

据某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子女的求职活动,有56.6%的家长认同“想子女在家长理想中的企业工作”这一说法,约25%的受访家长曾有过因为不满子女的就职选择,而催促甚至强迫其辞职的行为。

2、不同的年代属性,造成的思想差异

许多家长,都很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虽然很多子女对这句话颇为反感,但每一代人确实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比方说,在父母那个年代,经济主体是各种国企和事业单位,个人职业生涯的特点是稳定、单一,很少有人想着跳槽、转行。

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难免会形成这样一种认知——最稳定的,就是体制内;最好的饭碗,就是铁饭碗。

但我们这一代情况早已不同,伴随我们成长的是富足的物质供给,和便利且包容的互联网环境。相比起父母的一个工作做一辈子,现在的年轻人更偏向那些充满挑战、能够发挥出自身价值的工作内容。

3、周围其他家长的压力,形成相互比较的氛围

许多时候,长辈与长辈间的谈话,总是少不了子女工作的话题。

“XX的儿子进了事业单位”、

“XX女儿今年考进体制内,工作特别轻松”、

“XX以前成绩比你差,都考上了公务员,你怎么就不考呢?”

来自周围家长的压力,和长辈亲友间的相互比较,会进一步加剧父母们对于职业选择的刻板印象,以至于他们忍不住为我们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1、换位思考,明确共同目标一致

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有句很出名的台词:“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不管父母如何固执,归根结底,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摸索如何让我们过得更好的方法。

相比身居高位,或是一夜暴富、盆满体钵,他们更希望在他们无法为我们提供庇护的时候,我们仍旧可以拥有安稳而快乐的生活。

很多企业都想用最低的薪水支出,换取员工最大化的劳动。父母则是恰好相反,他们希望我们在钱够花的同时,拥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人生和陪伴家人。

与其因此和父母产生嫌隙,不如主动与父母达成思想观念的和解。我们和父母本来就成长在不同的环境,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的。

2、判断家人的want,是你的need还是must?

在微博话题下方,有一名网友表示:

自己的岳父母一家都是公务员,而他则是一家证券公司的小经理。一开始,他们很反感自己职业,认为这种证券、炒股类的工作相当于赌博,经常劝说他辞职找一份“正经工作”。

但他并没有太过理会,每次都很自然地避开话题。后来好几年过去,自己的一个季度的股利完全超过岳父母年退休金的总和,他们便再没说过什么。

就在去年,这位网友的岳父母甚至主动劝亲戚孩子毕业后,去该证券公司工作,让其哭笑不得。

有的时候,家人的want,并非是你的Must(必须),而仅仅只是need(有需求)。

美国CFA金融分析师安纳金和职业生涯规划师爱瑞克等人合著的《能力升级》一书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借鉴:

若你希望你的家人支持你目前的职业发展,那么至少要达到Must(必须)的程度,如果只是need(有需求)可先不要提这件事。

所以,如果你想要坚持自己选择的路,那么便不要害怕反对的声音,获得理解只是次要的,择善固执才最重要。

3、自身积极行动,赢得家人尊重

演员黄一嘉分享他个人经历时,讲到自己在辞去稳定工作成为演员的时候,一度遭到全家反对。

为了赢得家人的认可,他主动在家里的客厅放了一本笔记本,每天在里面记录自己哪几天会去拍戏,哪几天去哪个剧团排练,或是去哪里试镜新的广告。

这样即便经常不在家,家人也可以通过文字记录知道自己在认真地做这件事情,在成为演员的路上不断奋斗。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在荧屏上终于有了越来越多拿得出手的作品,家人的反对无形中化作了强烈支持。

父母对你的职业规划进行否决,很大原因是担心你走错路,或是绕了远路,导致最后碌碌无为,徒留遗憾。

这个时候,你的积极行动,便是给他们注射了一剂强心剂。比如,在努力拼搏的同时,经常给他们看自己的一些具体计划,或是工作成果。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创造自己的未来。

最后,人生当中的孰是孰非没有标准答案,与其抱怨疏离,不如换位思考。

即便最后无法与父母达成和解,但那是他们的课题,你没有办法强迫他们改变,只能等待他们慢慢接受,学会放手。

你所能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拥有一个自由独立的人生。

(本文来源智联招聘(公众号ID:zhaopin-com),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别冲动离职,先改简历!
职引简历,AI一键优化!求职迷茫?AI助您精准定位,打造专属岗位JD。意向岗位?AI匹配技术,让您的简历一击即中。优势难寻?AI深度挖掘,让您的经验焕发光彩。表达精准?AI润色服务,让您的简历字字珠玑。格式烦恼...
2024-09-26 11:11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月薪上万,却被父母逼迫考公务员”

智联招聘2023-12-08 15:42
193 阅读

作者:千一

来源:智联招聘(ID:zhaopin-com)

最近,#被父母逼迫考公#这一话题上了热搜。

据悉,2021年国考有101.7万考生走进考场。在这100万考生中,有无数个考公的理由,但总有一些人是因被父母逼迫而走上考公这条路。

有人是在择业阶段,收到父母的考公指令。而有些人,即便已经找到合适工作,却仍旧逃不开家人的“魔性洗脑”。

不少网友表示,“当今不孝有三,不考公为大。剩下两个是不考教资、不考研。”

也有网友附议:“当代父母眼中的体面工作:教师、医生、公务员。从事其他工种相当于无业游民。”

可见,网友普遍对父母的“专制”感到不满,以及对无法主导自己职场之路感到无奈。

1、认为子女社会经验欠缺,无法独立做出正确判断

这个时代,很多父母依然乐此不疲地插手孩子的生活,包括就业。

在不少家长的理念当中,自己的孩子一直以来都被家人和校园保护得较好,没有经过社会历练,无法独立做出正确的判断,容易上当受骗。

尤其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会进一步加剧父母的“过度养育”。有些家长甚至陪伴孩子去面试,帮孩子回答面试官的问题。

据某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子女的求职活动,有56.6%的家长认同“想子女在家长理想中的企业工作”这一说法,约25%的受访家长曾有过因为不满子女的就职选择,而催促甚至强迫其辞职的行为。

2、不同的年代属性,造成的思想差异

许多家长,都很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虽然很多子女对这句话颇为反感,但每一代人确实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比方说,在父母那个年代,经济主体是各种国企和事业单位,个人职业生涯的特点是稳定、单一,很少有人想着跳槽、转行。

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难免会形成这样一种认知——最稳定的,就是体制内;最好的饭碗,就是铁饭碗。

但我们这一代情况早已不同,伴随我们成长的是富足的物质供给,和便利且包容的互联网环境。相比起父母的一个工作做一辈子,现在的年轻人更偏向那些充满挑战、能够发挥出自身价值的工作内容。

3、周围其他家长的压力,形成相互比较的氛围

许多时候,长辈与长辈间的谈话,总是少不了子女工作的话题。

“XX的儿子进了事业单位”、

“XX女儿今年考进体制内,工作特别轻松”、

“XX以前成绩比你差,都考上了公务员,你怎么就不考呢?”

来自周围家长的压力,和长辈亲友间的相互比较,会进一步加剧父母们对于职业选择的刻板印象,以至于他们忍不住为我们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1、换位思考,明确共同目标一致

韩剧《请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有句很出名的台词:“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不管父母如何固执,归根结底,他们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摸索如何让我们过得更好的方法。

相比身居高位,或是一夜暴富、盆满体钵,他们更希望在他们无法为我们提供庇护的时候,我们仍旧可以拥有安稳而快乐的生活。

很多企业都想用最低的薪水支出,换取员工最大化的劳动。父母则是恰好相反,他们希望我们在钱够花的同时,拥有更多的时间享受人生和陪伴家人。

与其因此和父母产生嫌隙,不如主动与父母达成思想观念的和解。我们和父母本来就成长在不同的环境,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的。

2、判断家人的want,是你的need还是must?

在微博话题下方,有一名网友表示:

自己的岳父母一家都是公务员,而他则是一家证券公司的小经理。一开始,他们很反感自己职业,认为这种证券、炒股类的工作相当于赌博,经常劝说他辞职找一份“正经工作”。

但他并没有太过理会,每次都很自然地避开话题。后来好几年过去,自己的一个季度的股利完全超过岳父母年退休金的总和,他们便再没说过什么。

就在去年,这位网友的岳父母甚至主动劝亲戚孩子毕业后,去该证券公司工作,让其哭笑不得。

有的时候,家人的want,并非是你的Must(必须),而仅仅只是need(有需求)。

美国CFA金融分析师安纳金和职业生涯规划师爱瑞克等人合著的《能力升级》一书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借鉴:

若你希望你的家人支持你目前的职业发展,那么至少要达到Must(必须)的程度,如果只是need(有需求)可先不要提这件事。

所以,如果你想要坚持自己选择的路,那么便不要害怕反对的声音,获得理解只是次要的,择善固执才最重要。

3、自身积极行动,赢得家人尊重

演员黄一嘉分享他个人经历时,讲到自己在辞去稳定工作成为演员的时候,一度遭到全家反对。

为了赢得家人的认可,他主动在家里的客厅放了一本笔记本,每天在里面记录自己哪几天会去拍戏,哪几天去哪个剧团排练,或是去哪里试镜新的广告。

这样即便经常不在家,家人也可以通过文字记录知道自己在认真地做这件事情,在成为演员的路上不断奋斗。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在荧屏上终于有了越来越多拿得出手的作品,家人的反对无形中化作了强烈支持。

父母对你的职业规划进行否决,很大原因是担心你走错路,或是绕了远路,导致最后碌碌无为,徒留遗憾。

这个时候,你的积极行动,便是给他们注射了一剂强心剂。比如,在努力拼搏的同时,经常给他们看自己的一些具体计划,或是工作成果。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创造自己的未来。

最后,人生当中的孰是孰非没有标准答案,与其抱怨疏离,不如换位思考。

即便最后无法与父母达成和解,但那是他们的课题,你没有办法强迫他们改变,只能等待他们慢慢接受,学会放手。

你所能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拥有一个自由独立的人生。

(本文来源智联招聘(公众号ID:zhaopin-com),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