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累、不卷、不用动脑,“轻体力活”击中了无数“打工人”

51HR派 2023-12-26 15:40 359 阅读

作者:紫苏

来源:51HR派(ID:Best_HR)

不想上班了,想去干“轻体力活”,谁懂?

这个词源自豆瓣小组“轻体力活探索联盟”,短短两个月,小组成员就达到了两万多人,一篇“大厂设计师辞职去给宠物洗澡”的帖子被竞相转发,“深圳大厂95后女生裸辞卖盒饭”、“中传硕士去火锅店做保洁”等新闻也被热议。

最近,年轻人厌倦了办公室的脑力工作,扎堆去干体力活,已经演化成一类群体现象。他们希望逃入体力劳动的圈层,来消除职场带来的疲倦和麻木。

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快发现,身体上的苦役,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当代职场的焦虑。

01

“轻体力活”击中了打工人

“轻体力活”的首要条件是只涉及“体力”,且不会太累,最好是“脑子一点都不转”。

像“陪聊师”这样显而易见要付出大量情绪价值的工作,首先就被排除外;保洁、前台、营业员等传统的服务岗位,听起来不够“高级”,也被排除在外。

有博主发出投票,让大家选出最让人喜欢的“轻体力劳动”,结果票选出的前三名分别是:咖啡师、动物饲养员和书店店员。

能够每天待在咖啡馆里,一边闻着咖啡的香气,一边给客人制作咖啡,可太美好了。

选择动物饲养员、园艺师的朋友也不在少数,理由是可以亲近大自然,不压抑自己的好奇心,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看着自己养的花草动物一点点长大,成就感爆棚”。

书店店员则是许多文艺青年的理想职业,工作压力小,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认识许多有趣的读书人。

在轻体力活的讨论里,“不用跟人打交道”是许多人对理想“轻体力活”的刚需要求。

除此之外,给大树刷白,给气泡水灌气,在屠宰场切肉也备受推崇,相比于真正辛劳的底层劳动者,“轻体力活”的簇拥者们越过了劳动的“轻重”,看重的是在劳动中体验到的放空感觉。

投票之外,还有部分人给出另外的答案:开叉车、电子厂工人、摆摊卖烤肠……比起望不到头的加班,找不到意义的PPT,这些活儿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收入稳定,时长固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轻体力活”的另一个艳羡之处:确定感。

曾几何时,“坐办公室”的“大厂员工”是众人仰望的天之骄子,但现在不用动脑子的工作变成鄙视链的顶端。

所谓的‘脑力活’不过是变相的‘体力活’,让人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精神内耗。而轻体力活,主打的就是一个无脑干活,四舍五入约等于带薪冥想。一位网友表示。

02

真的美好吗?

一位媒体从业者在自己社交账号上称,他上班时最大的痛苦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且还得24小时待命,随时随地写稿。

听说很多人在景德镇通过做手工艺找到自我,今年2月他辞职奔赴而去。

但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轻松。

在景德镇他尝试做陶艺,但陶瓷很脆弱,拉坯、修坯,一不小心就碎了,然后扔进垃圾桶再重新做。一个姿势他要维持一整天,上釉时带着金属的釉料四散,比伏案写稿伤害大得多。

“干活的时间比上班的时间还长,好想回去打工。”他说。

带着美好幻想进入一个此前不甚了解的领域,直到真正进入梦寐以求的体力劳动,许多人才窥见其中劳苦和不友好的一面:工资也不如最初想象得那般美好,没有上升路径,没有长期规划,只有重复性的劳动。

分拣一整天的花枝,手套都磨秃噜一层;

洗9个小时的头,手最后皴得全是褶子,颤颤巍巍如同无骨鸡爪;

断掉社保,失去相关的安全感……

一直以来,大家觉得脑力工作体面,钱也挣得多,都跑去做,行业自然卷了起来,不断内耗,反倒体力活没了竞争。

如今同样的情况再现,假如轻体力活真的很好,大家肯定都去做了,接下来就会供大于需,开始内卷,到那时,体力活也将不香。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轻体力活的美好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这点从很多人的经历中也可以窥见。

“很多选择做轻体力活的人可能也只会把它当作一个体验,这个选择并不会持续太久,毕竟人生很长,也需要赚钱”,一位网友表示。

03

职场的友善和有序正在退化

互联网上流传的一则大厂段子,描述了当下年轻人进入大厂从事脑力劳动的荒谬。

如果你是一名精通八大菜系的厨师学校毕业生,去大厂,相当于进入“厨师事业群”——“中餐中台”——“鲁菜部”——“九转大肠组”,具体工作都不是做大肠,而是洗大肠。

职场的友善和有序正在退化,也许是当下大家选择去干轻体力活的核心原因。

上世纪50年代,德国哲学家索恩-雷特尔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社会综合理论》一书中说道:由于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脑力劳动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和分立起来,并且与社会的阶级分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往,脑力劳动被视为创造性劳动,除了带来高收入,也能生产更多价值感。

然而,当年轻人扎堆逃离脑力劳动带来的匮乏感和搓磨感时,上述结论就值得重新审视。

一个尚未被足够重视的变化是,如今许多脑力劳动,正因社会分工的极度细化,蜕变成费脑子的机械劳动。

2020年,人类学家项飙接受采访时说:“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它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所以非常耗能。”

他还说,这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哪怕考公、考研、考博、出国留学,最后还是会要回到竞争机制中,甚至导致竞争愈加白热化。

干体力活,是内卷时代年轻人继躺平的又一次退出。

他们脱下长衫,奔赴体力工作,这是对拥有掌控生活的权利、对 “ work life balance ” 的一种向往和呐喊。

工作,从来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愿你我能在各种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本文来源51HR派(公众号ID:Best_HR),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别冲动离职,先改简历!
职引简历,AI一键优化!求职迷茫?AI助您精准定位,打造专属岗位JD。意向岗位?AI匹配技术,让您的简历一击即中。优势难寻?AI深度挖掘,让您的经验焕发光彩。表达精准?AI润色服务,让您的简历字字珠玑。格式烦恼...
2024-09-26 11:11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不累、不卷、不用动脑,“轻体力活”击中了无数“打工人”

51HR派2023-12-26 15:40
359 阅读

作者:紫苏

来源:51HR派(ID:Best_HR)

不想上班了,想去干“轻体力活”,谁懂?

这个词源自豆瓣小组“轻体力活探索联盟”,短短两个月,小组成员就达到了两万多人,一篇“大厂设计师辞职去给宠物洗澡”的帖子被竞相转发,“深圳大厂95后女生裸辞卖盒饭”、“中传硕士去火锅店做保洁”等新闻也被热议。

最近,年轻人厌倦了办公室的脑力工作,扎堆去干体力活,已经演化成一类群体现象。他们希望逃入体力劳动的圈层,来消除职场带来的疲倦和麻木。

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快发现,身体上的苦役,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当代职场的焦虑。

01

“轻体力活”击中了打工人

“轻体力活”的首要条件是只涉及“体力”,且不会太累,最好是“脑子一点都不转”。

像“陪聊师”这样显而易见要付出大量情绪价值的工作,首先就被排除外;保洁、前台、营业员等传统的服务岗位,听起来不够“高级”,也被排除在外。

有博主发出投票,让大家选出最让人喜欢的“轻体力劳动”,结果票选出的前三名分别是:咖啡师、动物饲养员和书店店员。

能够每天待在咖啡馆里,一边闻着咖啡的香气,一边给客人制作咖啡,可太美好了。

选择动物饲养员、园艺师的朋友也不在少数,理由是可以亲近大自然,不压抑自己的好奇心,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看着自己养的花草动物一点点长大,成就感爆棚”。

书店店员则是许多文艺青年的理想职业,工作压力小,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认识许多有趣的读书人。

在轻体力活的讨论里,“不用跟人打交道”是许多人对理想“轻体力活”的刚需要求。

除此之外,给大树刷白,给气泡水灌气,在屠宰场切肉也备受推崇,相比于真正辛劳的底层劳动者,“轻体力活”的簇拥者们越过了劳动的“轻重”,看重的是在劳动中体验到的放空感觉。

投票之外,还有部分人给出另外的答案:开叉车、电子厂工人、摆摊卖烤肠……比起望不到头的加班,找不到意义的PPT,这些活儿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收入稳定,时长固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轻体力活”的另一个艳羡之处:确定感。

曾几何时,“坐办公室”的“大厂员工”是众人仰望的天之骄子,但现在不用动脑子的工作变成鄙视链的顶端。

所谓的‘脑力活’不过是变相的‘体力活’,让人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精神内耗。而轻体力活,主打的就是一个无脑干活,四舍五入约等于带薪冥想。一位网友表示。

02

真的美好吗?

一位媒体从业者在自己社交账号上称,他上班时最大的痛苦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且还得24小时待命,随时随地写稿。

听说很多人在景德镇通过做手工艺找到自我,今年2月他辞职奔赴而去。

但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轻松。

在景德镇他尝试做陶艺,但陶瓷很脆弱,拉坯、修坯,一不小心就碎了,然后扔进垃圾桶再重新做。一个姿势他要维持一整天,上釉时带着金属的釉料四散,比伏案写稿伤害大得多。

“干活的时间比上班的时间还长,好想回去打工。”他说。

带着美好幻想进入一个此前不甚了解的领域,直到真正进入梦寐以求的体力劳动,许多人才窥见其中劳苦和不友好的一面:工资也不如最初想象得那般美好,没有上升路径,没有长期规划,只有重复性的劳动。

分拣一整天的花枝,手套都磨秃噜一层;

洗9个小时的头,手最后皴得全是褶子,颤颤巍巍如同无骨鸡爪;

断掉社保,失去相关的安全感……

一直以来,大家觉得脑力工作体面,钱也挣得多,都跑去做,行业自然卷了起来,不断内耗,反倒体力活没了竞争。

如今同样的情况再现,假如轻体力活真的很好,大家肯定都去做了,接下来就会供大于需,开始内卷,到那时,体力活也将不香。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轻体力活的美好可能不会持续太久,这点从很多人的经历中也可以窥见。

“很多选择做轻体力活的人可能也只会把它当作一个体验,这个选择并不会持续太久,毕竟人生很长,也需要赚钱”,一位网友表示。

03

职场的友善和有序正在退化

互联网上流传的一则大厂段子,描述了当下年轻人进入大厂从事脑力劳动的荒谬。

如果你是一名精通八大菜系的厨师学校毕业生,去大厂,相当于进入“厨师事业群”——“中餐中台”——“鲁菜部”——“九转大肠组”,具体工作都不是做大肠,而是洗大肠。

职场的友善和有序正在退化,也许是当下大家选择去干轻体力活的核心原因。

上世纪50年代,德国哲学家索恩-雷特尔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社会综合理论》一书中说道:由于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脑力劳动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和分立起来,并且与社会的阶级分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往,脑力劳动被视为创造性劳动,除了带来高收入,也能生产更多价值感。

然而,当年轻人扎堆逃离脑力劳动带来的匮乏感和搓磨感时,上述结论就值得重新审视。

一个尚未被足够重视的变化是,如今许多脑力劳动,正因社会分工的极度细化,蜕变成费脑子的机械劳动。

2020年,人类学家项飙接受采访时说:“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它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所以非常耗能。”

他还说,这是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哪怕考公、考研、考博、出国留学,最后还是会要回到竞争机制中,甚至导致竞争愈加白热化。

干体力活,是内卷时代年轻人继躺平的又一次退出。

他们脱下长衫,奔赴体力工作,这是对拥有掌控生活的权利、对 “ work life balance ” 的一种向往和呐喊。

工作,从来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愿你我能在各种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本文来源51HR派(公众号ID:Best_HR),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