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人效就是降本增效?你格局小了!

穆胜咨询 2024-01-23 13:33 269 阅读

作者:穆胜

来源:穆胜咨询(ID:hrm-yun)

 
【编者按】:经济的下行,裁员的蔓延,导致了人效概念持续火爆。穆胜咨询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报”)推出至今,已经吸引了数百家企业争相购买。仅仅在今年,就有大型央国企30余家,A股上市公司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购买并使用。这些先锋企业以高瞻的视角详读了研报,并从中收获满满。
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同如上这些大型企业一样透彻地了解研报价值,全面地学习使用研报,小编特意整理了这篇深度“案例”好文,助您将研报“学以致用”,打破“人效就是降本增效”的有限格局,精准落地、少走弯路!
“穆老师,你们研究院最新的人效研报什么时候出呀?”
 
在研报发售前,一位听过我课的企业HRD就屡次催更。除了催更,他也关心本年的研报会增加哪些内容。这让我有点好奇——年末的人力资源部要忙的事情很多,为什么他持续花心思来关注这份报告呢?
 
经过沟通我发现,这位在特殊年份里依然获得公司大幅加薪的HRD,身上还真有点东西,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力资源专业的希望。
 
理念纠偏器
该HRD坦言,自身是一家年营收五十多亿元的2B企业,自己担任人力资源负责人已经3年多。最开始使用我们的人效研报,是因为老板关注到这个话题,提出了若干疑问——“我们的人效水平如何?如何提升人效?”
 
“最开始对这份人效研报的朴素希望是,里面最好有我们行业的数据,可以直接对标。”他直言不讳。
 
“但众所周知,我们是一家专业导向而非行业导向的咨询机构,我们的研报多年来坚持统计泛行业数据。定制研报是另一种情报服务产品,价格应该不是你们愿意接受的。”我也直言不讳。
 
“了解,所以我抱着捡漏心态,自己尝试在研报中推演出与我行业有关的人效数据。结果大有发现。其实,你们研报给的是一把锋利的刀,能不能用好,还是看自己的招式。我用这把刀,狠狠地给老板秀了秀招式,帮他纠正了一下理念。”
他接着解释道:“举例说吧,我们老板喜欢说对标,一直坚持用我们的人效数据去对比刚入行的竞争对手。还说,咱们都干了6、7年了,人效如果搞不过新兵,就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失误。要求直接用对手的人效标准来定我们的人效指标、来分配人力配置。我总感觉这样比不对,但自己又说不出哪里不对。但你们的研报给出了有力结论——在我们这样的非成熟行业、新赛道,幼儿期的企业更有人效优势(相对我们这样成年期的企业)。我也给出了你们的解释——行业迟早会成熟,等到那时我们成熟的管理才会释放出人效优势,现在的投入,其实是在静待花开。”
 
我很好奇:“老板认可了吗?”
 
他笑了:“有你们这几年的规律性数据给他,他没有说我对,但至少放弃了直接对标的冲动了。我们的工作终于不用去‘送死’了。”
 
他继续说:“你们这些年的规律性数据,是需要有心人去使用的,照本宣科没有用,关键在于理解。要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去影响老板。再比如说,我们老板在长江商学院读书,同学之间相互比较人效后,他很郁闷,回来就发火了。”
 
“你们的人效太低,老板没面子?”我猜道。
 
“那是相当没面子!我们好歹也是智力密集型企业吧,同口径人效居然比人家做大消费的高不了多少。于是,我又抛出了你们的研报结论——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智力密集型企业的人效优势并不明显,样本差距不足5%。影响人效的关键在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你们老板怎么回应?”这种对老板的直接反馈,我有点担心他。
 
“可能点到了他的痛点,他自己感觉他那个同学在组织与人力资源工作上确实更用心,于是带我们去实地学习了一下。这一去,借他同学的嘴,还真说出了不少我们想说的话。人力资源工作当然更好做了。”
 
落地标准尺
看来,这位HRD已经在人效问题上建立了自己的专业人设,但只是“教育老板”还不够,还得有实实在在的专业提升。
 
于是我问:“这份研报对你们的人力资源工作有什么具体的指导呢?”
 
他认真回应道:“这是我关注的重点。您也知道,我们传统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埋头干事,选用育留都有经典的套路嘛。但具体做得如何,老板要认可就认可,不认可也可以挑出各种毛病。这就让HR们很被动,于是,我就思考能不能明确量化出我们的‘专业性’。”
 
这个思路我并不意外:“太多HR都想做成这件事,但他们做出的‘量化’却很容易被认为是用另一种‘自嗨’。”
 
“对!所以我需要你们的数据来做尺子。还是举个例子吧,你们的报告披露,泛行业的名义晋升率大概是29.1%,实际晋升率是17.3%。相当于企业承诺的晋升,只可能兑现60%左右。我就在想,我们是智力密集型企业,至少不能比17.3%的水平低吧,但我过去三年这个数据平均只有12%左右。显然,这会导致我们失去人才竞争力呀。”他娓娓道来。
 
这引起了我的疑问:“话是没错,但要改变就要多晋升,就意味着需要多支付人工成本。老板愿意吗?尤其是在这个大环境下。”
 
他有点兴奋地解释道:“我做了三件事,一是想办法统计了一个竞争对手的实际晋升率,人家是15%;二是统计了一个提升晋升率3%需要支出的人工成本额,这个数其实没有想象的大;三是统计了我们在招聘费用上的持续支出,这个数字反而让老板大吃一惊。”
 
我点点头:“三个数据放出来,老板应该不难决策。但以我的经验,他肯定不会只给支出,有没有要求你做点其他的‘节流’工作?”
 
“哈哈,您算是了解老板这个群体的。他当然要求了,他说,可以增加晋升范围,但必须要给到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对于划水的人,要清除!”
 
“于是,我又用到了你们研报的一个指标——激励真实指数。你们给出的基线是5%,也就是,员工绩效考核得分的变动部分应该至少占总分的5%以上。我们的这项指标是3%,绩效考核必须改!不改怎么量化员工的贡献?怎么知道该裁谁?老板看到数据也挺震撼的,他以前就不太重视这块,怕考狠了有矛盾,我提了几次都被否了。但有了这个数据,他的态度就松动了。于是,我就从战略解码开始抓,抓到个人考核,直接把这个工作推动了。”
 
随后,他还介绍了根据研报的人才流动数据判断人才市场涨落,进行薪酬支付策略调整的操作。购买研报的企业这么多,却不是每一位HRD都能将如何运用在工作中说得丁是丁卯是卯,不由让我感叹,这种HR才是老板的左膀右臂,难怪加薪。
 
认知升级舱
针对目前很多HR说人力资源工作不受重视、很委屈的现状,他铿锵有力地答道:“我不同意,老板不重视人力资源,关键是他不认可HR的认知水平。就像您课堂上讲的,老板喜欢谈生意,但HR喜欢谈自己的专业,本来就是个矛盾。老板不可能改变,那么,HR只有懂生意,才能基于生意逻辑来呈现专业。话说回来,没有生意,我们的专业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颇感欣慰,不破不立,这个专业的确需要被重新定义。
 
他感叹:“其实,你们的这份研报,更多给我带来的还是认知上的提升。研报给了一个框架,基于人效目标,人力资源选用育留职能应该如何运作?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如何重新定位?有了这些数据,我们拉动老板,也对人力资源团队进行了改造。比如,我们今年制定了人力资源战略,设计了各个模块的轮岗机制,成立了数据HR模块。以前,这些都被认为是虚招,老板不重视,现在我从生意切入,先和老板认知同频,沟通起来就顺利多了。”
 
“老板现在更认可你了?”我笑道。
 
“是的,至少我汇报时不会半分钟就拿起手机自己玩了!今年经济寒冬,公司调薪范围大幅缩小,但老板还是把我放进去了。我们今年的调薪标准是——奖励真正为公司创造经营价值的人。后台人员里,我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听着电话那头的声音,我能想象到他脸上的骄傲。
 
引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吧——这种HR,活该他在经济寒冬里挣钱!


(本文来源穆胜咨询(公众号ID:hrm-yun),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勤/绩效/工资/社保(680个带公式的Excel模板),一次性拿走 π
讲真,很多职场人用了那么多年的Excel,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表格绘制和公式运用上。可能有小伙伴会说,“Excel很简单啊,不就是输入数字,然后加减乘除嘛,这是计算器都能完成的工作啊。”这么想就错了!Excel里真正...
2024-08-22 14:30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观点 | 人效就是降本增效?你格局小了!

穆胜咨询2024-01-23 13:33
269 阅读

作者:穆胜

来源:穆胜咨询(ID:hrm-yun)

 
【编者按】:经济的下行,裁员的蔓延,导致了人效概念持续火爆。穆胜咨询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效能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报”)推出至今,已经吸引了数百家企业争相购买。仅仅在今年,就有大型央国企30余家,A股上市公司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购买并使用。这些先锋企业以高瞻的视角详读了研报,并从中收获满满。
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同如上这些大型企业一样透彻地了解研报价值,全面地学习使用研报,小编特意整理了这篇深度“案例”好文,助您将研报“学以致用”,打破“人效就是降本增效”的有限格局,精准落地、少走弯路!
“穆老师,你们研究院最新的人效研报什么时候出呀?”
 
在研报发售前,一位听过我课的企业HRD就屡次催更。除了催更,他也关心本年的研报会增加哪些内容。这让我有点好奇——年末的人力资源部要忙的事情很多,为什么他持续花心思来关注这份报告呢?
 
经过沟通我发现,这位在特殊年份里依然获得公司大幅加薪的HRD,身上还真有点东西,也让我们看到了人力资源专业的希望。
 
理念纠偏器
该HRD坦言,自身是一家年营收五十多亿元的2B企业,自己担任人力资源负责人已经3年多。最开始使用我们的人效研报,是因为老板关注到这个话题,提出了若干疑问——“我们的人效水平如何?如何提升人效?”
 
“最开始对这份人效研报的朴素希望是,里面最好有我们行业的数据,可以直接对标。”他直言不讳。
 
“但众所周知,我们是一家专业导向而非行业导向的咨询机构,我们的研报多年来坚持统计泛行业数据。定制研报是另一种情报服务产品,价格应该不是你们愿意接受的。”我也直言不讳。
 
“了解,所以我抱着捡漏心态,自己尝试在研报中推演出与我行业有关的人效数据。结果大有发现。其实,你们研报给的是一把锋利的刀,能不能用好,还是看自己的招式。我用这把刀,狠狠地给老板秀了秀招式,帮他纠正了一下理念。”
他接着解释道:“举例说吧,我们老板喜欢说对标,一直坚持用我们的人效数据去对比刚入行的竞争对手。还说,咱们都干了6、7年了,人效如果搞不过新兵,就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失误。要求直接用对手的人效标准来定我们的人效指标、来分配人力配置。我总感觉这样比不对,但自己又说不出哪里不对。但你们的研报给出了有力结论——在我们这样的非成熟行业、新赛道,幼儿期的企业更有人效优势(相对我们这样成年期的企业)。我也给出了你们的解释——行业迟早会成熟,等到那时我们成熟的管理才会释放出人效优势,现在的投入,其实是在静待花开。”
 
我很好奇:“老板认可了吗?”
 
他笑了:“有你们这几年的规律性数据给他,他没有说我对,但至少放弃了直接对标的冲动了。我们的工作终于不用去‘送死’了。”
 
他继续说:“你们这些年的规律性数据,是需要有心人去使用的,照本宣科没有用,关键在于理解。要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去影响老板。再比如说,我们老板在长江商学院读书,同学之间相互比较人效后,他很郁闷,回来就发火了。”
 
“你们的人效太低,老板没面子?”我猜道。
 
“那是相当没面子!我们好歹也是智力密集型企业吧,同口径人效居然比人家做大消费的高不了多少。于是,我又抛出了你们的研报结论——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智力密集型企业的人效优势并不明显,样本差距不足5%。影响人效的关键在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你们老板怎么回应?”这种对老板的直接反馈,我有点担心他。
 
“可能点到了他的痛点,他自己感觉他那个同学在组织与人力资源工作上确实更用心,于是带我们去实地学习了一下。这一去,借他同学的嘴,还真说出了不少我们想说的话。人力资源工作当然更好做了。”
 
落地标准尺
看来,这位HRD已经在人效问题上建立了自己的专业人设,但只是“教育老板”还不够,还得有实实在在的专业提升。
 
于是我问:“这份研报对你们的人力资源工作有什么具体的指导呢?”
 
他认真回应道:“这是我关注的重点。您也知道,我们传统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埋头干事,选用育留都有经典的套路嘛。但具体做得如何,老板要认可就认可,不认可也可以挑出各种毛病。这就让HR们很被动,于是,我就思考能不能明确量化出我们的‘专业性’。”
 
这个思路我并不意外:“太多HR都想做成这件事,但他们做出的‘量化’却很容易被认为是用另一种‘自嗨’。”
 
“对!所以我需要你们的数据来做尺子。还是举个例子吧,你们的报告披露,泛行业的名义晋升率大概是29.1%,实际晋升率是17.3%。相当于企业承诺的晋升,只可能兑现60%左右。我就在想,我们是智力密集型企业,至少不能比17.3%的水平低吧,但我过去三年这个数据平均只有12%左右。显然,这会导致我们失去人才竞争力呀。”他娓娓道来。
 
这引起了我的疑问:“话是没错,但要改变就要多晋升,就意味着需要多支付人工成本。老板愿意吗?尤其是在这个大环境下。”
 
他有点兴奋地解释道:“我做了三件事,一是想办法统计了一个竞争对手的实际晋升率,人家是15%;二是统计了一个提升晋升率3%需要支出的人工成本额,这个数其实没有想象的大;三是统计了我们在招聘费用上的持续支出,这个数字反而让老板大吃一惊。”
 
我点点头:“三个数据放出来,老板应该不难决策。但以我的经验,他肯定不会只给支出,有没有要求你做点其他的‘节流’工作?”
 
“哈哈,您算是了解老板这个群体的。他当然要求了,他说,可以增加晋升范围,但必须要给到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对于划水的人,要清除!”
 
“于是,我又用到了你们研报的一个指标——激励真实指数。你们给出的基线是5%,也就是,员工绩效考核得分的变动部分应该至少占总分的5%以上。我们的这项指标是3%,绩效考核必须改!不改怎么量化员工的贡献?怎么知道该裁谁?老板看到数据也挺震撼的,他以前就不太重视这块,怕考狠了有矛盾,我提了几次都被否了。但有了这个数据,他的态度就松动了。于是,我就从战略解码开始抓,抓到个人考核,直接把这个工作推动了。”
 
随后,他还介绍了根据研报的人才流动数据判断人才市场涨落,进行薪酬支付策略调整的操作。购买研报的企业这么多,却不是每一位HRD都能将如何运用在工作中说得丁是丁卯是卯,不由让我感叹,这种HR才是老板的左膀右臂,难怪加薪。
 
认知升级舱
针对目前很多HR说人力资源工作不受重视、很委屈的现状,他铿锵有力地答道:“我不同意,老板不重视人力资源,关键是他不认可HR的认知水平。就像您课堂上讲的,老板喜欢谈生意,但HR喜欢谈自己的专业,本来就是个矛盾。老板不可能改变,那么,HR只有懂生意,才能基于生意逻辑来呈现专业。话说回来,没有生意,我们的专业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颇感欣慰,不破不立,这个专业的确需要被重新定义。
 
他感叹:“其实,你们的这份研报,更多给我带来的还是认知上的提升。研报给了一个框架,基于人效目标,人力资源选用育留职能应该如何运作?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如何重新定位?有了这些数据,我们拉动老板,也对人力资源团队进行了改造。比如,我们今年制定了人力资源战略,设计了各个模块的轮岗机制,成立了数据HR模块。以前,这些都被认为是虚招,老板不重视,现在我从生意切入,先和老板认知同频,沟通起来就顺利多了。”
 
“老板现在更认可你了?”我笑道。
 
“是的,至少我汇报时不会半分钟就拿起手机自己玩了!今年经济寒冬,公司调薪范围大幅缩小,但老板还是把我放进去了。我们今年的调薪标准是——奖励真正为公司创造经营价值的人。后台人员里,我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听着电话那头的声音,我能想象到他脸上的骄傲。
 
引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吧——这种HR,活该他在经济寒冬里挣钱!


(本文来源穆胜咨询(公众号ID:hrm-yun),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