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话已进入第三代,是老板和员工的心照不宣?

前程无忧51job 2024-06-26 14:11 203 阅读

作者:二三

来源:前程无忧51job(ID:Best_HR)



所有苦逼打工人注意了,请代入以下情景:


- 不熟的同事发来一句“在吗”,或者微信拍一拍你,代表了什么?

- 项目结束之后,客户发来一句“在吗”,他什么意思?

- 很久不联系的同学朋友发来一句“在吗”,是想从你兜里掏走什么?

- 领导突然发来一条“在吗”或者拍着你的肩膀问句“有时间吗”,他想给的是好处还是饼?


此时你一定很难确定对方的意思,也不确定自己应不应该在。


一个“在吗”都有N种写法,更遑论不断更迭的新一代“黑话”了。这种交流方式未必需要多么刁钻的词汇,而是考验你能否一秒钟GET到其中深意,闻弦歌而知雅意,是为“黑话”。


01

 黑话哪家强 


黑话最盛行的当属互联网行业,这些莫名其妙的术语对于汇报、晋升、面试而言似乎成了无往不利的神器。


组合拳、赋能、生态、顶层设计、颗粒度......这些活跃在互联网大厂员工嘴里的词,不知道曾让多少人 PTSD 。


现在这种黑话潮流也开始蔓延到新能源车企这边,什么“Vortex情感涡流”“多模态空间交互”“太空驾驶座舱”......


门槛极高,信息熵极低,管你是打工人还是消费者,多看两眼大脑都得缺氧。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著:“任何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如此说来以上这些好歹算是专业门槛,起码拦住了行外人。那么现在在专业之外,越来越多的名词经过时代的翻译,瞬间就改头换面了,它就站在你面前,你看它几分像从前。


真香”“打脸”“躺平”“内卷”,这类为旧词赋新义的“黑话”,如今已经被大多数用户熟知,充其量只能算是互联网“黑话”的入门级别。


最通俗的,以前叫拍马屁,现在叫提供情绪价值;以前的裁员,现在叫优化;以前的离职,现在叫毕业;以前的压榨剥削,现在叫降本增效;以前说换工作,现在叫换赛道;以前说培训,现在叫赋能......


员工觉得自己没在说人话,老板也很清楚员工在整虚的,员工在周报上写 “ 用组合拳帮助用户赋能,打通生态闭环,帮助客户延长服务链路,强化用户感知,打破边界,打造生态化运营 ” ——其实就是敲了一天代码。


和二锅头兑水当做宫廷玉液酒卖一百八一杯没区别。



许多过去的贬义词语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褒义的含义,例如“拍马屁”被视为讨好、不真诚的行为,但现在“提供情绪价值”被看作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


有人称,这是特定时代的情绪表达与话语权更迭。


02

 社交讲礼仪 


在网上就常看到有人戏谑,应聘时如果老板声称是“扁平化管理”,那多半是初创的小企业;如果他说“拥抱中国的本土数字化”,那可能只是开了个公众号。


不难看出,问题其实不在术语本身,而在于它被用于什么语境下:你照字面意思理解的是世外桃源,但可能进去之后才发现被骗到了黑心工厂。


职场“社交黑话”则更像是一种虚无缥缈、正反不定的谜语:


有时间一起吃饭——不会吃饭的

有空常联系——不会主动联系的

再说吧——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咱们对事不对人——我要开始针对你了


同时,“领导”和“下属”对社交黑话的理解截然不同。领导的视角基于委婉的暗示,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意向传达,而对于下属来说,职场“社交黑话”则更偏向一种难以参透的暗示。


- 某员工表示:领导问“今天能搞定吗”的时候,意思是最好下一秒就把成品端到他眼前。


- 某领导表示:下属不提具体进度,回复“正在做”,那就是还没做。

 

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也不用多解释,细细品吧。


都说职场如战场,谈笑风生间攻城略地,兵不血刃。如何从一句看似平平无奇的话中迅速体会其潜在含义,能听懂潜台词,并不动声色地在几句对白里短暂交锋的,是社交黑话的重中之重。


社交黑话代表了一种默契,大家都委婉一点,给彼此留些转圜的余地,既能达到目的又促进职场和谐。何乐而不为?


你的社交黑话什么水平了?一起来交流下吧



参考文章:

[1]南都观察家《理解“黑话”盛行的原因 也就理解了当下的中国社会》

[2]半月谈《半月谈:“对齐颗粒度”?“黑话”太多干扰职场生态》



(本文来源前程无忧51job(公众号ID:Best_HR),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料π送】考勤/绩效/工资/社保(680份带公式的Excel模板)
讲真,很多职场人用了那么多年的Excel,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表格绘制和公式运用上。可能有小伙伴会说,“Excel很简单啊,不就是输入数字,然后加减乘除嘛,这是计算器都能完成的工作啊。”这么想就错了!Excel里真正...
2024-06-27 14:30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网络黑话已进入第三代,是老板和员工的心照不宣?

前程无忧51job2024-06-26 14:11
203 阅读

作者:二三

来源:前程无忧51job(ID:Best_HR)



所有苦逼打工人注意了,请代入以下情景:


- 不熟的同事发来一句“在吗”,或者微信拍一拍你,代表了什么?

- 项目结束之后,客户发来一句“在吗”,他什么意思?

- 很久不联系的同学朋友发来一句“在吗”,是想从你兜里掏走什么?

- 领导突然发来一条“在吗”或者拍着你的肩膀问句“有时间吗”,他想给的是好处还是饼?


此时你一定很难确定对方的意思,也不确定自己应不应该在。


一个“在吗”都有N种写法,更遑论不断更迭的新一代“黑话”了。这种交流方式未必需要多么刁钻的词汇,而是考验你能否一秒钟GET到其中深意,闻弦歌而知雅意,是为“黑话”。


01

 黑话哪家强 


黑话最盛行的当属互联网行业,这些莫名其妙的术语对于汇报、晋升、面试而言似乎成了无往不利的神器。


组合拳、赋能、生态、顶层设计、颗粒度......这些活跃在互联网大厂员工嘴里的词,不知道曾让多少人 PTSD 。


现在这种黑话潮流也开始蔓延到新能源车企这边,什么“Vortex情感涡流”“多模态空间交互”“太空驾驶座舱”......


门槛极高,信息熵极低,管你是打工人还是消费者,多看两眼大脑都得缺氧。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著:“任何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如此说来以上这些好歹算是专业门槛,起码拦住了行外人。那么现在在专业之外,越来越多的名词经过时代的翻译,瞬间就改头换面了,它就站在你面前,你看它几分像从前。


真香”“打脸”“躺平”“内卷”,这类为旧词赋新义的“黑话”,如今已经被大多数用户熟知,充其量只能算是互联网“黑话”的入门级别。


最通俗的,以前叫拍马屁,现在叫提供情绪价值;以前的裁员,现在叫优化;以前的离职,现在叫毕业;以前的压榨剥削,现在叫降本增效;以前说换工作,现在叫换赛道;以前说培训,现在叫赋能......


员工觉得自己没在说人话,老板也很清楚员工在整虚的,员工在周报上写 “ 用组合拳帮助用户赋能,打通生态闭环,帮助客户延长服务链路,强化用户感知,打破边界,打造生态化运营 ” ——其实就是敲了一天代码。


和二锅头兑水当做宫廷玉液酒卖一百八一杯没区别。



许多过去的贬义词语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褒义的含义,例如“拍马屁”被视为讨好、不真诚的行为,但现在“提供情绪价值”被看作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


有人称,这是特定时代的情绪表达与话语权更迭。


02

 社交讲礼仪 


在网上就常看到有人戏谑,应聘时如果老板声称是“扁平化管理”,那多半是初创的小企业;如果他说“拥抱中国的本土数字化”,那可能只是开了个公众号。


不难看出,问题其实不在术语本身,而在于它被用于什么语境下:你照字面意思理解的是世外桃源,但可能进去之后才发现被骗到了黑心工厂。


职场“社交黑话”则更像是一种虚无缥缈、正反不定的谜语:


有时间一起吃饭——不会吃饭的

有空常联系——不会主动联系的

再说吧——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咱们对事不对人——我要开始针对你了


同时,“领导”和“下属”对社交黑话的理解截然不同。领导的视角基于委婉的暗示,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意向传达,而对于下属来说,职场“社交黑话”则更偏向一种难以参透的暗示。


- 某员工表示:领导问“今天能搞定吗”的时候,意思是最好下一秒就把成品端到他眼前。


- 某领导表示:下属不提具体进度,回复“正在做”,那就是还没做。

 

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也不用多解释,细细品吧。


都说职场如战场,谈笑风生间攻城略地,兵不血刃。如何从一句看似平平无奇的话中迅速体会其潜在含义,能听懂潜台词,并不动声色地在几句对白里短暂交锋的,是社交黑话的重中之重。


社交黑话代表了一种默契,大家都委婉一点,给彼此留些转圜的余地,既能达到目的又促进职场和谐。何乐而不为?


你的社交黑话什么水平了?一起来交流下吧



参考文章:

[1]南都观察家《理解“黑话”盛行的原因 也就理解了当下的中国社会》

[2]半月谈《半月谈:“对齐颗粒度”?“黑话”太多干扰职场生态》



(本文来源前程无忧51job(公众号ID:Best_HR),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