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俊丨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编辑:言值哥哥 2024-08-29 11:02 282 阅读


导语:什么是高认知的穷人?今天与大家探讨。

 

有个词很火,叫做高认知的穷人。

 

很有意思,按理来说,认知高,就不太可能是“穷人”。

 

反过来,一个人穷困潦倒,好像认知也不太可能高。

 

但是,你又会感觉,自己身边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

 

他们好像什么都懂一些,什么都爱说几嘴,但是却什么也没做成。

 

这,就是典型的高认知穷人。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张丽俊丨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什么是高认知的穷人?


所谓高认知的穷人,就是懂得了很多大道理,但却始终不行动,也没有能力用这些道理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和人生。

 

结果就是,他工作上没什么成绩,生活上也一塌糊涂。

 

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人,聊起世界局势来,头头是道,感觉他就在现场指挥;

 

谈到新技术新趋势,比如AI,他“如数家珍”,正面反面给你讲个遍,但是从来不去学,不去用。

 

工作上,别人汇报一个方案,他感觉什么都懂,360° 提出了10个建议,10个都不可行。

 

一句话,他看起来知识渊博,认知很高,还常常爱批判,

 

但是,他的行动,他创造的价值,乃至他个人的生活状况,都跟不上他所谓的认知。

 

这类人有3个典型表现:

 

第一个,学而不思,认知瘫痪。

 

他看起来很好学,但是他从来不会对知识进行筛选,囫囵吞枣学了一锅大杂烩。

 

但是,知识大杂烩,不是认知,而是负担,反而会让认知瘫痪。

 

他对任何事情都形成不了自己的认知,无法真正看到问题的本质。

 

第二个,学而不用,逃避现实。

 

他患上了“知识搜集癖”,以为懂得了道理,就是成长,就能成事。

 

但你只要抛给他一个现实问题,比如,8 月份你个人在工作上的小目标是什么,打算用什么思路去实现?

 

他会马上一脸懵圈,既不知道怎么办,也不想去办,甚至还会生你的气,认为你侮辱了他的高段位。

 

他沉迷于虚幻的大道理,在上面寻找慰藉,从不行动,从不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个,眼高手低,批判一切。

 

他觉得自己认知很高,比别人聪明,所以,在其他人面前总是一副孤芳自赏的样子。

 

聊到社会热点,他批判,聊到工作,他抱怨,聊到朋友,他鄙视。

 

他觉得所有人都配不上他,质疑一切,批判一切。

 

结果就是,生活中,朋友不愿意靠近他。工作中,同事没法跟他配合。

 

孤芳自赏,成了孤家寡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可以很好地形容这种“高认知的穷人”。把人的认知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知道,实际上不知道,这是处在“愚昧之巅”。

 

第二层次:知道自己不知道。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内心充满痛苦,跌入“绝望之谷”。

 

第三层次: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甚至形成了一定的框架,已经攀上了“开悟之坡”。

 

第四层次: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是认知最美好的状态,“美而不自知”。

 

高认知的穷人,还处在第一阶段,达到了“愚昧之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会让人停止学习,停止成长,每天沉浸在假象中。


张丽俊丨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如何避免成为高认知的穷人?


要避免成为高认知穷人,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到知行合一。

 

因为一行动,你就会困惑,就会发现问题,不敢妄自尊大,而是反过来迭代自己的认知。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真正将认知和行动统一起来?

 

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会用一套流程来要求自己,分享出来,和大家共勉。

 

1.空杯心态

 

就是说,你在遇上一件事,听到一个观点时,不要先入为主地下结论、下判断。

 

而是要清空自己的“成见”,让一切归零,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吸收新的东西。

 

有一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面子,当有不同意见时,就会开启防御机制,习惯性反驳。

 

他被自己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过往经验束缚了,经常以此去批驳别人。

 

这样是不行的。每个人的认知和成长,都需要来自外部的意见,要向高手学习,向经典学习。

 

如果你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一道高墙,用成见塞满自己的内心,那么,很容易就变成高认知穷人。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所以你一定要有空杯心态,放下“我”,这样才能听外界的声音,才不至于目空一切。

 

2.观察

 

当你有了空杯心态,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观察。

 

你听见一个观点,遇到一个问题,去到一家公司,看到一个别人的方案,先不要急着发表意见,证明自己,要闭紧嘴巴,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倾听。

 

观察,是为了了解,你只有观察到位了,才能掌握情况,才不至于陷入乱说一通的境地。

 

更重要的,当你自己要行动的时候,才知道问题在哪,去学什么,补什么。

 

比如,部门开辟新业务,要做直播。你之前没有干过,就不能妄自尊大,觉得这事很简单。

 

更不能对同事的探索指指点点,而是要仔细观察,了解里面有多少问题,有多少“潜规则”。

 

比如,直播场景怎么搭建,粉丝特征是什么,话术怎么引导,平台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同行业的竞对做得怎么样,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先观察,见树木,见森林,见人皆所见,思人所未思,你才不至于陷入浅薄,才能在行动的时候更有方法。

 

3.假设

 

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高认知的穷人,就在于他其实是浮于表面,而他自己却认为看透了一切,然后对别人指指点点。

 

所以,当你观察到了足够多的信息后,就要学会深度思考,抓住本质。

 

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提出假设,通过一层层的假设,逐渐深入,进而搭建自己的认知框架。

 

提出假设,搭建认知框架,你需要有点、线、面、体的结构化思维。

 

点。就是你观察到的现象。

 

比如,作为管理者,你发现7、8月份总是有销售辞职,这就是呈现出来的现象。

 

这时候你不要简单归因,着急招人补漏洞,很有可能招人也解决不了问题。

 

线。就是从现象到原因的因果链条。

 

你要层层假设,找到真因,他们为什么离职?是因为赚不到钱?还是因为没成长?

 

通过假设分析,你发现是提成制度不合理,老销售赚不到钱。而老销售又忙于搞业务,没有时间带新人。

 

于是你发现,要解决的是制度问题,带人的问题,而不是着急忙慌招人的问题。

 

面。知道因果关系还不够,你还要扩大到面的层次去看待这个事情。

 

销售总辞职,有制度的问题,有不愿带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是不是大家觉得心受委屈了?内斗复杂,心很累?

 

体。就是升到高维,从行业、趋势、政策等方面看问题。

 

比如,解决销售离职的问题,别人都是怎么做的?又如,你未来想搭建一支怎样的销售队伍?从未来倒推现在该怎么做。

 

你会发现,在每一步提出假设、搭建起认知框架,你就能看清事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你也才能抓住本质,而不是浮于表面,处于愚昧之巅,妄下结论,匆匆做事。

 

4.求证

 

你学会了假设,搭建了自己的认知框架,接下来要去求证,运用到实践中去。

 

懂不懂得去实践中求证,做到知行合一,是“高认知高手”跟“高认知穷人”最重要的区别。

 

有一个所罗门悖论:所罗门是一位国王,特别擅长给别人提建议,所提的建议能很好地解决别人的困难,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却管理得一塌糊涂。

 

这一悖论告诉我们,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

 

如果你掌握了很多信息,学到了很多知识,哪怕建立了各种认知框架,但没有验证,那你等于什么都没有得到。

 

实践出真知。如果你不实践,就发现不了问题。你不去应用,那你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改变自己。

 

知识和认知有时效性,过了某个阶段未必就再适用了;也有排他性,你从别的地方学来的东西,未必就适合你。

 

所以,一定要不断求证,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校正过程,最终你才有可能真正掌握知识,迭代认知。

 

你也才懂得做事之人的不易,发现自己的虚妄。你会疯狂行动,少说多做。

 

你做到了这样,你就一定不会成为一个高认知穷人。

 

硅谷钢铁侠马斯克说,面对新世界,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只是旁观者,要么参与其中。

 

他选择了参与其中,于是有了特斯拉电动车、星舰火箭,以及最新的“xAI”——马斯克的AI计划。

 

总之,真正厉害的人,绝不做浮浅的高认知穷人,而是真正躬身入局,参与其中,用行动去改变,用行动去证明一切。

 

共勉!



(本文来源 张丽俊 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勤/绩效/工资/社保(680个带公式的Excel模板),一次性拿走 π
讲真,很多职场人用了那么多年的Excel,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表格绘制和公式运用上。可能有小伙伴会说,“Excel很简单啊,不就是输入数字,然后加减乘除嘛,这是计算器都能完成的工作啊。”这么想就错了!Excel里真正...
2024-08-22 14:30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张丽俊丨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

编辑:言值哥哥2024-08-29 11:02
282 阅读


导语:什么是高认知的穷人?今天与大家探讨。

 

有个词很火,叫做高认知的穷人。

 

很有意思,按理来说,认知高,就不太可能是“穷人”。

 

反过来,一个人穷困潦倒,好像认知也不太可能高。

 

但是,你又会感觉,自己身边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

 

他们好像什么都懂一些,什么都爱说几嘴,但是却什么也没做成。

 

这,就是典型的高认知穷人。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张丽俊丨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什么是高认知的穷人?


所谓高认知的穷人,就是懂得了很多大道理,但却始终不行动,也没有能力用这些道理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和人生。

 

结果就是,他工作上没什么成绩,生活上也一塌糊涂。

 

你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人,聊起世界局势来,头头是道,感觉他就在现场指挥;

 

谈到新技术新趋势,比如AI,他“如数家珍”,正面反面给你讲个遍,但是从来不去学,不去用。

 

工作上,别人汇报一个方案,他感觉什么都懂,360° 提出了10个建议,10个都不可行。

 

一句话,他看起来知识渊博,认知很高,还常常爱批判,

 

但是,他的行动,他创造的价值,乃至他个人的生活状况,都跟不上他所谓的认知。

 

这类人有3个典型表现:

 

第一个,学而不思,认知瘫痪。

 

他看起来很好学,但是他从来不会对知识进行筛选,囫囵吞枣学了一锅大杂烩。

 

但是,知识大杂烩,不是认知,而是负担,反而会让认知瘫痪。

 

他对任何事情都形成不了自己的认知,无法真正看到问题的本质。

 

第二个,学而不用,逃避现实。

 

他患上了“知识搜集癖”,以为懂得了道理,就是成长,就能成事。

 

但你只要抛给他一个现实问题,比如,8 月份你个人在工作上的小目标是什么,打算用什么思路去实现?

 

他会马上一脸懵圈,既不知道怎么办,也不想去办,甚至还会生你的气,认为你侮辱了他的高段位。

 

他沉迷于虚幻的大道理,在上面寻找慰藉,从不行动,从不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个,眼高手低,批判一切。

 

他觉得自己认知很高,比别人聪明,所以,在其他人面前总是一副孤芳自赏的样子。

 

聊到社会热点,他批判,聊到工作,他抱怨,聊到朋友,他鄙视。

 

他觉得所有人都配不上他,质疑一切,批判一切。

 

结果就是,生活中,朋友不愿意靠近他。工作中,同事没法跟他配合。

 

孤芳自赏,成了孤家寡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可以很好地形容这种“高认知的穷人”。把人的认知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知道,实际上不知道,这是处在“愚昧之巅”。

 

第二层次:知道自己不知道。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内心充满痛苦,跌入“绝望之谷”。

 

第三层次: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甚至形成了一定的框架,已经攀上了“开悟之坡”。

 

第四层次: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是认知最美好的状态,“美而不自知”。

 

高认知的穷人,还处在第一阶段,达到了“愚昧之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会让人停止学习,停止成长,每天沉浸在假象中。


张丽俊丨不要做高认知的穷人如何避免成为高认知的穷人?


要避免成为高认知穷人,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到知行合一。

 

因为一行动,你就会困惑,就会发现问题,不敢妄自尊大,而是反过来迭代自己的认知。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真正将认知和行动统一起来?

 

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会用一套流程来要求自己,分享出来,和大家共勉。

 

1.空杯心态

 

就是说,你在遇上一件事,听到一个观点时,不要先入为主地下结论、下判断。

 

而是要清空自己的“成见”,让一切归零,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吸收新的东西。

 

有一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面子,当有不同意见时,就会开启防御机制,习惯性反驳。

 

他被自己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过往经验束缚了,经常以此去批驳别人。

 

这样是不行的。每个人的认知和成长,都需要来自外部的意见,要向高手学习,向经典学习。

 

如果你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一道高墙,用成见塞满自己的内心,那么,很容易就变成高认知穷人。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所以你一定要有空杯心态,放下“我”,这样才能听外界的声音,才不至于目空一切。

 

2.观察

 

当你有了空杯心态,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观察。

 

你听见一个观点,遇到一个问题,去到一家公司,看到一个别人的方案,先不要急着发表意见,证明自己,要闭紧嘴巴,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倾听。

 

观察,是为了了解,你只有观察到位了,才能掌握情况,才不至于陷入乱说一通的境地。

 

更重要的,当你自己要行动的时候,才知道问题在哪,去学什么,补什么。

 

比如,部门开辟新业务,要做直播。你之前没有干过,就不能妄自尊大,觉得这事很简单。

 

更不能对同事的探索指指点点,而是要仔细观察,了解里面有多少问题,有多少“潜规则”。

 

比如,直播场景怎么搭建,粉丝特征是什么,话术怎么引导,平台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同行业的竞对做得怎么样,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先观察,见树木,见森林,见人皆所见,思人所未思,你才不至于陷入浅薄,才能在行动的时候更有方法。

 

3.假设

 

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高认知的穷人,就在于他其实是浮于表面,而他自己却认为看透了一切,然后对别人指指点点。

 

所以,当你观察到了足够多的信息后,就要学会深度思考,抓住本质。

 

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提出假设,通过一层层的假设,逐渐深入,进而搭建自己的认知框架。

 

提出假设,搭建认知框架,你需要有点、线、面、体的结构化思维。

 

点。就是你观察到的现象。

 

比如,作为管理者,你发现7、8月份总是有销售辞职,这就是呈现出来的现象。

 

这时候你不要简单归因,着急招人补漏洞,很有可能招人也解决不了问题。

 

线。就是从现象到原因的因果链条。

 

你要层层假设,找到真因,他们为什么离职?是因为赚不到钱?还是因为没成长?

 

通过假设分析,你发现是提成制度不合理,老销售赚不到钱。而老销售又忙于搞业务,没有时间带新人。

 

于是你发现,要解决的是制度问题,带人的问题,而不是着急忙慌招人的问题。

 

面。知道因果关系还不够,你还要扩大到面的层次去看待这个事情。

 

销售总辞职,有制度的问题,有不愿带人的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是不是大家觉得心受委屈了?内斗复杂,心很累?

 

体。就是升到高维,从行业、趋势、政策等方面看问题。

 

比如,解决销售离职的问题,别人都是怎么做的?又如,你未来想搭建一支怎样的销售队伍?从未来倒推现在该怎么做。

 

你会发现,在每一步提出假设、搭建起认知框架,你就能看清事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你也才能抓住本质,而不是浮于表面,处于愚昧之巅,妄下结论,匆匆做事。

 

4.求证

 

你学会了假设,搭建了自己的认知框架,接下来要去求证,运用到实践中去。

 

懂不懂得去实践中求证,做到知行合一,是“高认知高手”跟“高认知穷人”最重要的区别。

 

有一个所罗门悖论:所罗门是一位国王,特别擅长给别人提建议,所提的建议能很好地解决别人的困难,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却管理得一塌糊涂。

 

这一悖论告诉我们,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

 

如果你掌握了很多信息,学到了很多知识,哪怕建立了各种认知框架,但没有验证,那你等于什么都没有得到。

 

实践出真知。如果你不实践,就发现不了问题。你不去应用,那你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改变自己。

 

知识和认知有时效性,过了某个阶段未必就再适用了;也有排他性,你从别的地方学来的东西,未必就适合你。

 

所以,一定要不断求证,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校正过程,最终你才有可能真正掌握知识,迭代认知。

 

你也才懂得做事之人的不易,发现自己的虚妄。你会疯狂行动,少说多做。

 

你做到了这样,你就一定不会成为一个高认知穷人。

 

硅谷钢铁侠马斯克说,面对新世界,我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只是旁观者,要么参与其中。

 

他选择了参与其中,于是有了特斯拉电动车、星舰火箭,以及最新的“xAI”——马斯克的AI计划。

 

总之,真正厉害的人,绝不做浮浅的高认知穷人,而是真正躬身入局,参与其中,用行动去改变,用行动去证明一切。

 

共勉!



(本文来源 张丽俊 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顶部
AI赋能,让您的工作更高效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您可以向我询问有关该内容的任何信息,或者点击以下选项之一:
{{item}}
{{copyMenuTxt}}
三茅网出品,免费使用
复制
全选
总结
解释一下
延展问题
自由提问
联系我们(工作日 09:00-1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