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奉献自己成全公司还是主流价值观,而今天,“不为工作倒贴钱”才是职场最推崇的人设。打工人开始在公司充分利用资源,比如充电接水蹭纸巾,打包食物带回家,上班做兼职,带薪学习……一系列“薅羊毛”的行为频频出现。针对这一现象,国内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51job于近日展开问卷调查,呈现趋势并探讨背后动因。
近6成职场人曾薅公司羊毛,外企和国企较为普遍
调查显示,有接近6成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有过“薅公司羊毛”的行为,34%的人则经常这样做,只有8%的受访者从未有过此类行为。进一步分析受访职场人所在的企业性质后,我们发现“薅羊毛”现象在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分别占比49%和46.7%。
而社交媒体上流传广泛的经验分享贴,也印证了薅公司羊毛的现象并非孤例。更有甚者,将羊毛党总结为三种类型:省吃俭用型,充电接水蹭纸巾,把公司的吃喝打包带回家;自我励志型,上班做兼职,开源赚钱,带薪学习;休养生息型,主打摸鱼养生,拒绝内卷和消耗。
此次调查中,在问及羊毛党的具体做法时,受访者给出了多样的答案。其中,打印私人资料(70%)、滥用办公用品(58%)、上班做兼职(52%)、工作时间摸鱼(51%)等行为最为常见。此外,还有一部分人甚至存在滥用福利补贴、报销不实费用的情况。
员工福利降级成趋势,部分打工人薅羊毛作为补偿
在探讨行为选择的心理动机时,74%的职场人将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考量;58%的人则是因为公司薪酬福利不足,以此作为补偿。此外,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同事间的相互影响(34%)、自我节俭的习惯(32%)、情绪宣泄(25%)、工作压力太大(23%)。
互联网从业者徐旭(化)在访谈中提到,行业环境的骤变使得未来难以预测,即使再努力也可能无济于事。“我清楚知道占公司小便宜不能带来实质性好处,顶多是心理上的小满足,但即便如此,我也会偶尔薅几下,似乎这样能稍微释放一下情绪。”
员工福利不仅是吸引人才的附加项,也是企业塑造外部形象的关键一环。以互联网企业为例,提供免费三餐、下午茶、通勤和住房补贴等众多福利,打造出最佳雇主的形象。这些福利既能维系雇佣关系间的情感,也能增强归属感,提高工作幸福度。
然而最近几年,企业福利的降级或取消在频繁发生。根据调查,近6成受访者表示其所在公司的福利有所减少。这一变化与经济压力(68%)、市场竞争(59%)和成本控制(52%)有着直接的联系。形势的急转直下刺激着打工人调整心态,转向一种“瘦公司、肥自己”的共同价值观。
企业倾向温和处理员工“薅羊毛”,58%警告、51%教育、40%罚款
企业如何应对员工的“薅羊毛”行为?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倾向于采取温和手段,如警告(58%)和教育引导(51%),而非放任不管。其它常见措施还包括罚款(40%)、内部通报(39%),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企业无明显举措。
尽管如此,仍有12%的企业会采取极端措施,比如开除员工。从行业角度看,金融/银行/保险(22.6%)以及制药/医疗(12%)行业中此类现象较为频发。然而,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达了反对的态度,Ta们认为应先进行教育或警告,为员工提供改正机会。
关于如何平衡员工需求与公司成本,38%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应提供合理的福利以降低员工“薅羊毛”的动因;31%的受访者强调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的重要性;此外,提供职业发展机会(14%)、倡导员工自觉维护职业道德(11%)以及加强监管严惩违规(6%)等建议也得到了广泛支持。
(本文来源界面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