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公司各部门各岗位JD。
公司各岗位JD中对岗位素质、能力、条件的要求尽量细化和量化,不能用模糊性描述或用虚拟的形容词,让外行都能明白依此JD可以如何去招聘人、面试人、选择人,所有JD还需每年定期进行修改和完善,一是可以适应公司和部门的发展和要求,二是再具体细化相关指标,三是跟上行业或领先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我们公司投入的时间和重视程度都是比较令人欣慰的。
我认为,完善JD是后备人才选拔的基础,没有相对完善的JD,凭经验和感觉进行人才选拔会冒相当风险,是现代企业不可取的管理行为,更是无法让后继者学习和传承。
2、借鉴一些选取苗子的怪方法。
记得在何处记载着松下幸之助选拔高管时就看应聘者有没有“福相”,这个看似很玄的方法,在他脑海里却有着理不顺说不清的思路和标准,也是他几十年从识人阅人中总结出来的独家经验,而且使用起来都十分准确;还有,民间有相面术、手纹、生肖、黑痣、牙型、遗传等选拔人才的方法,虽不足以全信,但多少也带有几分道理在里面;靠“感觉、直觉”选拔人才,这也是许多老板在最后难以选择、取舍人才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他们也是靠多年真枪实战总结出来的阅人术,经过总结也有几分可信;看成长史、地区特点、习惯等,我们经常听说哪里哪里人有什么特色、三岁看老、近墨者黑等说法吗?总之,越到高级人才的选拔,使用的方法似乎越玄越难以说清楚越不容易具体化,这可能是由变化无穷的人决定的,那些“人中精”人才的选拔更需用奇招、怪法才能识别出来,不可能通过“拉出来溜溜或奋蹄”就可以选拔的,因为人很多时候是可以装的,我们看到的现象往往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3、注意多渠道收集人才的信息。
HR部门依据常规渠道(比如面试、聊天、业绩、笔试、实操、别人推荐等)、部门提名、各类比赛、网络聚会、别人评价等,尽量多收集到公司目前需要、将来可能需要的各类人才信息,然后通过打听、背调、吸引、挖墙角等方式为我所用。
4、按人才选拔程序严格进行。
人才选拔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我们生产产品一样,如果材料进来就是不合格的,我相信任何技术精湛的工人也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人才也是一样:如果有些“人才”存在着某些先天性不足,后天怎么训练培养都是无济于是的,比如“性格、个性”就是终生也无法改变的,只能小范围暂时隐藏,关键时刻就会暴露出来的。所以,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经过哪些层级的考核、哪些领导的审查、哪些专业的考试、多长时间的试用等都必须遵守,在稍微正规的公司里都会有人才选拔程序,切不可跃级审批和测试,否则,容易导致“无能之人”登门入室,不但不能解决工作问题,还可能出现请客容易送神难,出现难以预料的劳动纠纷,类似轻率招人、劝退而惹劳动官司的例子我们还见得少吗?
5、人才梯队建设需要环环相扣。
公司各岗位后备人才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既不可能每个岗位都设置后备人才,也不可能每个岗位都不设置,需要考虑公司的发展、成本,可以用转岗、轮岗、一岗多能、一人多岗的方式节约人力资源,要考虑到公司近、中、远期人才的接续,不能形成空档。即,有一点需要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谁离开公司都不影响任何工作的进行。
6、试用是后备人才选拔的试金石。
经过或简单或复杂的后备人才选拔程序、方法、技巧等,我们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相信选拔出来的人才今天合适、明天合格、将来还适合,人在变、环境在变、各项要求也在变,人才时时刻刻都是在“不合格—合适—不合格—合格—不合格……”之中往复变化之中的,而且这种规律在大工作、小工作、大事情、小事情之间同样转换着,这种转换都是在对应着某个具体的工作和事情中体现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试用”,人才只有经过试用,处理具体的工作才能体现出“是好是坏”,才能体现出我们当初的人才选拔是不是“火眼金睛”。
2楼 粲粲
学习来了!支持来了!
1楼 stuff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