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确定后,若不加于定义和说明,或定义模糊不清、不准,很容易引起歧义,造成误解而偏离考核的本意。定义指标,涉及许多细致的工作,如指标是定量还是定性?定量是取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核算公式又该如何定?定性指标又该如何描述才更客观?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详细说明,请问:
1、你们有对考核指标进行详细的定义说明吗? A、有 B、没有
2、如何对考核指标进行准确有效地定义?结合企业实际,请谈谈你的看法和实操经验。
秉骏哥:
看HR部门自己的指标如何定义。
正人先正己,HR部门如果连自己部门的指标都定义不准确,被其他部门或领导发现,是要闹笑话的,分享以下2个指标的定义:
(1)招聘达成率(%)。
公式:招聘达成率(%)=考核期内招聘入职总人数/考核期内应招聘入职总人数*100%。说明如下:
A)考核期内:指每月1日0点钟至月末最后一天24点钟。
B)考核期内招聘入职总人数:指的是通过HR部门招聘、其他部门或员工介绍等各种员工招聘方式,办理了入职手续并正式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所有于考核期内入职的新员工(含暂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包括入职后工作几分钟、半天、1天、2天、3天或更长时间选择自离、辞职、辞退的员工。
C)考核期内应招聘入职总人数:指的是公司各部门所填写的用人申请,经各级领导批准后,明确要求于考核期内必须招聘到位且报到入职的总人数。若只在考核期内申请而不是在考核期内必须到岗的用人申请则不在统计范围。
D)达成率:大于等于90%此项得满分,每降低1%扣1分,扣完此项为止。
为此,HR部门必须充分计划招聘能力,在各部门用人申请审核时把好关,并做好解释工作,既不能影响用人部门正常工作,也需尊重招聘工作实际。
(2)员工离职率(%)。
公式:员工离职率(%)=考核期内员工离职总人数/(考核期初公司员工总人数+考核期内招聘入职总人数)*100%。说明如下:
A)考核期内:指每月1日0点钟至月末最后一天24点钟。
B)考核期内员工离职总人数:指的是在考核期内,公司各部门员工因自离、辞职、开除、辞退、死亡等各种原因应在公司上班而未在公司上班的总人数,只要达到连续3天(72小时)未在公司上班或办理了离职手续的都计算在内(出差、请假、工伤等办理了正当手续的除外),以员工出勤打卡记录为准。
C)考核期初公司员工总人数:指的是每月1日10点钟统计的公司在职总人数。
D)考核期内招聘入职总人数(与上面说明相同)。
E)离职率:小于等于15%此项得满分,每超过1%(四舍五入)扣1分,扣完此项为止。
关于通用指标中团队意识的考核指标也是量化设计的,团队意识是指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小利益服从大利益、小意识服从大意识的情况,与之不一致的则为“违反团队意识”。
(1) 考核期内:指每月1日0点钟至月末最后一天24点钟。
(2) 违反团队意识:指各部门、各员工违反小利益服从大利益、小意识服从大意识的情况,具体而言,指各员工违反公司各项规定而受到本部门或公司人事行政部书面处分的次数。
(3) 违反次数要求:按考核期初人数(每月1日10点统计人数),各部门小于等于本部门人均0.2件得满分,每增加0.1件扣2分,扣完此项为止;各员工小于等于1件得满分,每增加1件扣3分,扣完此项为止。另外,部门或员工出现大过及以上处分,该项得分为零,另按公司其他规定制定处理。
团队意识也可以量化是我没想到的,由此可见,绩效考核对于绝大部分工作应该都可以量化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把工作内的指标进行梳理,然后与各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设计。
指标定义提醒。
绩效考核指标定义是一项沟通工作,需要与被考核者、被考核者上级进行充分交流,定义准确,以下是定义指标时应注意的小细节:
(1)多听取被考核者意见。被考核者的工作的考核指标到底如何定义,才适合工作业绩要求本身、被考核者能力意识提升,HR部门或其上级要做的是使交流现场气氛轻松和谐,引导被考核者自由发言,让其说明历史业绩情况和自身努力情况,以及公司需要提供哪些支持等,包括被考核者个人认为该如何定义更准确等,这样,也许能够发现我们未曾知晓的某些细节,从而更能准确的定义指标。
(2)使用标准的公文语言。在定义指标时,切不可使用形容词、副词等模糊语言,尽量使用肯定或否定语气,如果能够量化的,则使用简单明了的数学词汇或算术术语。
(3)组织多次讨论再定稿。经过一次、二次一定范围内的讨论,可能也会受当时思维、能力的限制,仍然会存在考虑不全面的情况,所谓“大事一定要过夜”就是说,重大的事情一定要考虑全面、多次研讨,才可能更接近于合理。在定稿前,考核指标的定义也需要再次找到相关人员最后讨论一下,一是重新回顾原来思考是否全面细节,二是可以起到警示和培训作用。
(4)定期组织检讨和修改。绩效考核指标的定义也有其时效性,如果员工职责调整、职位变化、公司发展、行业政策、岗位说明书修改等情况变动,不得不对指标的定义进行修改。
十三风:
提炼KPI的时候,就要想到如何给这个KPI指标命名。一般来说,名称通俗易懂贴近其所指含义即可。不过,相对指标名称而言,指标的定义和解释说明显得更重要,因为毕竟名称只是个符号,而其定义说明才是其实质内涵。未经定义和说明的指标是不完整的,不能拿来做考核。
一项完整的指标定义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项内容:1、指标名称;2、设立该指标的目的;3、指标定义、说明和计算公式;4、指标所需数据收集责任部门或责任岗位;5、指标统计周期和提交时限要求等。其中,第2项内容是回答指标的战略属性问题,即为什么设立这个指标,设立该指标对组织战略目标实现有什么好处和牵引作用?只有回答和明确了这个问题,第3项内容才能更好地明确,并得出唯一的结论。
好的指标定义必须具有唯一性,且指向清楚明确,标准统一,无歧义;不好的指标定义容易让人有多种理解,多个答案,指向不清楚,标准模糊,容易引起误解和歧义。而没有解释说明清楚的指标甚至让人统计收集数据时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搞清楚了以上内容、步骤和原则后,就容易对考核指标进行定义和说明了。指标定义和说明的一个技巧是将指标名称层层分剥,对每一层意思进行解释说明,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指标定义。
带你去海边:
人力资源部。在昨天我的打卡里也已经提到一部分,譬如:
1、培训计划达成率:
2、关键人才流失率。关键人才流失率=一定周期内关键人才流失数(我们基本上设置为1个月)/企业总的关键人才数量*100%。
3、人才招聘计划完成率。招聘计划完成率=一定周期内招聘人才数/企业总的招聘计划数量*100%。该数据由本部门统计汇总,并公布由用人部门进行监督考核。
公司办:
1、办公用品成本消耗降低率。办公用品成本消耗降低率=(上期消耗总费用-本期消耗总费用)/上期消耗总费用*100%。数据由财务部门提供。
2、食堂管理满意度上升率。员工食堂的满意度调查,这个也是存在个相对的概念,由工会在一定周期内对员工进行满意度调查,然后把满意度的下降与上升与否作为公司办的绩效考核指标。
这几个指标很实用哦!收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