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是针对考核指标进行检讨和优化,回顾公司目前提炼出的考核指标,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初指标提炼、目标设置、指标定义、权重设计的痛并快乐的过程,时至今日,虽完善了不少指标,仍有不少地方需要优化。
1、 总经理指标过多。
(1)现状。目前,公司级考核指标比较多,达到了18个,这也是总经理的考核指标,包括销售收入、销售量、毛利、纯利、市场占有率、重要产品占有率、市场推广、安全事故、生产效率提升、财务安全性、新产品研发个数、新产品市场化情况、成本控制情况等,可以说是他一人扛着公司所有主要指标,虽然他本人也不想“头上挂那么多”,但这些指标是董事长亲自过问并最终拍板的,所以总经理也只能勉强接招。
(2)原因。我认为,导致总经理一个人头上指标过多的原因是董事长不放心、一些权力下放不足、公司权力集中的体现。这种现象暂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尤其是家族性企业,空降兵或家族以外的人员要成为企业的核心人物实属不易,又何谈“放心”二字。
(3)优化:虽然各副总经理都全数分解了总经理的所有指标,应当说,总经理就可以承担财务指标就可以了,这是理想的局面,在目前状况下,我认为可以将“新产品市场化、员工手册遵守情况”等少数几个非KPI指标放权给副总或部门负责人,并说服董事长,因为总经理头上那么多指标,抓了重点也容易忽视非KPI指标,还不如下放到相关领导头上,这样更好找责任和对策,先试点进行,不要下放过多指标。
2、 指标定义欠准确。
(1)现状。在考核指标的定义上,我们最初设计时是进行了充分讨论、反复印证的,但经过绩效考核实施后,仍然会有一部分指标定义不是太准确,会引起另外的理解,不过,这样的指标是少数。比如:客户满意度,我们定稿的定义是“以企业管理部制定的市场部发放给各客户的满意度调查表为依据,用满意数除以不满意度,再乘以100%”;但由于定义不精确,市场部人员发放调查表时时常发给自己熟知的大客户,而很少发给中小客户或直接用户,这就会导致满意度调查的不全面性、无代表性。
(2)原因。正如上面分析的一样,定义不准确导致,另外,我认为,也有发放调查表时的随意或不重视的影响,在市场部看来,肯定是发现其中的不合理性的,但为什么不及早建议呀,这里也包含着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的因素。
(3) 改善。经过调查了解和与市场部相关人员交流后,决定将满意度调查表的发放对象规定为:50家(其中大客户30家、中型客户8家、小型客户6家、终端用户6家),全国各市场大区要均布,不能均布时由市场部领导指派调查,同一客户在全年四次调查中不能出现2次。经过这样的改善后,满意度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说明客户对公司产品及服务的满意度是在变化的,并不像原来那样稳定或满意度较高。
3、 干涉其他部门指标。
(1)现状。经过一段时间考核实施后,部门之间的考核指标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在不少人看来:指标、目标的设置对本部门偏严、偏高,而主观认为其他部门的指标目标都没那么严。于是就容易找到HR部门或总经理来指出这一问题,甚至要求更改其他部门的指标、目标,这是比较为难的一件事。
(2)原因。这是本位主义左右了怀疑者,其实是他自己对别的部门考核指出的制定、设置过程不了解,对其他部门的具体工作和细节不了解,更对公司领导对各项工作的侧重点和要求不了解。也是对公司绩效管理采取直线制(主要为上级考核下级)的主要方法相违背的。
(3)优化。针对以上怀疑现象,如果不及时给予制止和解释,很容易形成无序状态,甚至无端夸大此类怀疑内容,极可能出现“三人成虎”的结局。对此,我们首先解释清楚公司绩效考核的制度,怀疑其他部门的考核是违规的,是公司反对和不允许的,另外,对其具体怀疑内容给予恰当的解释和陈清,请其了解事实真相,同时劝诫其今后杜绝此类怀疑再发生,一心做好本部门所有工作。
4、 指标个数有些趋同。
(1)现状。在设置各部门负责人指标时,由于大家都要攀比、趋同心理,在大家的共同要求下,公司领导也口头同意,都设置7个考核指标,其中4个KPI、3个非KPI。然而,不同部门如果一定要这样统一,会出现有的部门KPI应当定5个合理(比如说生产部、销售部),有的只定3个KPI指标就可以(比如人事部、行政部),甚至财务部定2个KPI就可以了(报表及时性、资金准备充足性)。
(2)原因。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趋同心理,以为指标设置为一样,结果就会一样。这样的设置,并没有考核到各部门的全面工作,而且重点不突出,这是有切实际、也不科学的指标设置。
(3)建议:虽然知道不合理,但要改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牵一发会动全身啊,所以目前只是建议:希望能够站在各部门职责的角度,充分尊重工作实际来设置考核指标,而不必各部门指标个数非得一致。
5、 计分方法有待完善。
(1)现状。考核得分都是转换成百分比后与权重相乘,不达标的按一定比例扣分,超额完成的也按一定比例加分。这里就存在一个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每超额完成100件加1分,殊不知,超额完成的件数越多,后面的难度是越大的啊,不能按等差数额来加分;另外,每少完成100件扣1分,也存在少完成件数越多,难度越小,应该讲,少完成200件不能只扣2分,应当扣更多分才合理。
(2)原因。这在设置计分方案时,受计算方法容易处理的影响而如此设计的,另外,缺乏第一手原始数据或没有仔细对已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制定较为合理的计分方法。
(3)优化。重新针对已有原始数据,进行模拟计分,并听取被考核者上级的意见,设置累进累退计分等级法,比如:超过目标100件加1分,超过目标101-200件加2.5分,超过目标201-350件加4分……,以此来鼓励被考核者积极工作、努力拼搏,争取超过目标更多。
6、 数据收集部门需优化。
(1)现状。目前存在着被考核部门自己收集数据的情况,导致其他部门对数据怀疑的情况,这导致HR部门不得不花较多精力去调查、核实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以回复这些“怀疑”的心声。
(2)原因。按照最理想的状态,考核数据收集最好由被考核部门的客户(即下道工序的部门)来提供,如果来细分各部门每项工作,那将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如果都让其“客户”来收集也有不现实的地方,所以不得不采取“就近原则”(谁知道或了解这个数据就让谁来收集)。比如:HR部门的员工离职率的统计就很难让其他部门来收集。
(3)改善。并不是说以上状况就没有优化的余地,我认为,可以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补充以下内容:若上级领导、HR部门或其他员工对某些考核数据有怀疑时,可申请HR部门复核,但需经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少“怀疑的声音”,也不用回避“自己收集本部门考核数据”的现象。
以上是目前存在的绩效指标需要改善和优化的一部分内容,但绝对不是全部,而且会随着绩效考核的不断推行而出现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这是十分正常的,是事物发生、发展必然要产生的,只要客观分析,认真对待,是会把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不断走向更加合理化的。
绩效考核指标的提炼、个数设置、定义、目标、计分、数据收集等,需要根据公司规划、部门职责、员工JD的变化而调整,我认为,考核指标都有其时限性,并不是永远都不用修改的。所以,定期对考核指标进行检讨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88份名企招聘案例及招聘技巧,直接下载!
收藏分享到支持(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