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制度管人的时代是否会终结?自我管理时代是否已开始?
说到考勤,打卡,大部分公司都普遍认为这是一项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上、下班打卡,从我们自小的教育读书开始就是那样子了, 所以固化了思维,认为上、下班就应该打卡。
说起打卡, 我们得先了解为什么会有这项制度?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古人治“庸”,先从“迟到,早退”开始,但凡迟到、早退者即为“庸”,懒散的意思,为了管理这批懒散的官员,从古代开始历朝历代的方法都不尽相同:
1、唐朝:迟到扣工资
在唐朝迟到,缺勤等考勤行为,小到打屁股(廷仗),中到降职降薪,大到坐牢等形形色色。
2、明朝:缺勤20天,仗打100大板
在明朝,制度也与唐朝相似,但在打屁股的数量上,就高了好多,足见当时考勤制度的严肃性与严重性。
3、明朝张居正“考成法”
考成法,类似于现在的目标管理法,属于绩效管理手段的一种,主要是针对那些:虽然天天打卡,但业绩平平的官员的一种办法,打卡的目的本是为了加强纪律管理,以达到业务顺利开展的目的。但张居正发现,好多官员虽然天天按时打卡,但却在业务上没有成果,怎么办?打卡只治了标,没有治到本,于是就此开展了绩效考核制,每年各地官员需要提报一份目标计划书给到监管部门,在往后的每月都要提报一份完成情况报告 ,监管部门根据完成的情况打勾,完成一项打一项勾,一年下来,发现大部分官员都没有完成计划的目标工作,就此考核并淘汰没有胜力的官员。
再来了解下西方打卡制度的起源,最早是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居多,为了排班及确保高效(根据班次可以预估出生产量),所以大家需要打卡,而这种打卡对于当初的体力劳动者是适用的。至今的欧美国家,非工厂型工作,弹性工作或HOMEWORK的居多,这样很好的平衡了工作与生活,让人员的满意度大幅提高。同时也让工作更为高效。
在中国,打卡基本上是每家公司的必备制度,我们现在一直在用的打卡制度,表面上是一种管理手段,及希望大家一起有一个上、下班的仪式。但实际上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为了避免代打卡,公司的HR部门也是费尽心思想着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因此,也衍生出了指纹打卡,人脸扫描打卡等。因为确实人都存在惰性,而这种惰性需要通过制度来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制度管人。那为什么有了打卡制度,还是会有人违反呢?本质上的理解就不是惰性那么简单了,原因在于缺乏个人的自我管理。
制度是希望把人的行为引向一个纪律性的范畴,提高个人的自律性。但忽略了人往往是不喜欢被管理的。麦子上周末上课时,曾有一位同学说:我想转行做HR,是因为我不想被人管,我想管人。麦子想说:人都不是被管理出来的,是被感染出来的。曾记得读书那时,有个同学去了趟北大,回来说,北大的学生都是很努力,很勤奋,在那种环境下,你不勤奋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终于把问题回到正解上了,
假设一家公司没有打卡制度,行不行?
麦子认为:对于小公司是可行的,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大部分员工都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需要在招聘时就选对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打卡制度怎么去约束对方?怎么去管理人呢?
如果打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稳定发展,那么就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管理,去除中间所有不必要的环节,刚才文中也提到了古代张居正的考成法,正是如此。把中间的管理环节改成人性化的管理,如:弹性工作时间,自主安排上、下班时间、亦或者在家办公,有需要时来公司等方式。不仅能使员工在生活与工作间得到平衡,让身心都得到更为适合的工作状态,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更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自由的土壤更容易开出绚丽的花朵。
对于公司而言,是否完成即定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拘泥于是否每天按时上、下班打卡,不仅增加了行政部门的工作量,耗费不必要的人力成本,也抑制了员工的个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如果一个公司一直靠推行制度管理人的行为,一旦没有了制度,那是不是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回到原点,同时公司会因为没有制度而散架。反过来,如果一个公司大部分人本身就具备自我管理的意识,同时也能感染到其它人,即便没有制度,公司也能照常运作。
制度管人?还是自我管理?从最基本的打卡制度谈起,你的公司敢不敢去掉打卡制度?
声明:本文系麦子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噢!
麦子:一个开森,快乐的HR!~
喜欢吃,人活着就是为了吃!~
乐于分享、正能量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