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港澳台学生一直有优惠政策,不管是中高考加分还是免试申请研究生都让台生不用付出比大陆学生更多的努力就能读名校的机会。近期台媒称,台湾学生在大陆求职困难。面临第一个难题就是身份限制。许多大陆公司通过第三方公司设立平台接收应聘者简历,但在网上交资料几乎都要填写18位身份证号码,而台生8位号码台胞证,连第一关都过不了。再者,台生要留在大陆就业发展的挑战越来越大,无论是文化创意、医疗或美容等行业,大陆本身也在培养人才,而台生的专业未必能接地气,往往在起跑点就输了,这是最大的致命伤。
北京清华大学新传所硕二学生柯宜秀表示,大家普遍认为,两岸关系恶化,台生在陆就业机会就会变少,他自己也曾借同学身份证投简历。就连应聘大陆外资公司,个人资料上都必须填写大陆身份信息,曾尝试用自己的台胞证填却没办法投递,借同学的身份证才成功。
要知道在大陆,大陆毕业生也面临着求职难的困境。大多数毕业生不比上985、211学校的台生工作能力差,可以说,大陆本地优秀的人才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政策下也逐渐变多了,台生未必有优势。薪资部分,大陆一般大学毕业生起薪约4000到5000元人民币,约2万多新台币,台生待遇也不会比本地生更优越,基本上在相同水准。
所以,台生在大陆就业的门槛和挑战,主要有两点:一是与陆生齐头式竞争时能否抗住,甚至胜出;二是要加强台生与社会的融合度。
在陆就业没优势 台生仅半数存活
报道称,台生要留在大陆就业发展的挑战越来越大,近年曾协助台湾学生在大陆就业创业的天津台协理事陈炳宏指出,平均来看,“能继续留在大陆就业的台生大约只有一半,”由于就业优势已不明显,加上不愿忍受与大陆年轻人接近的起薪,不少台生只好选择回台发展。
他表示,粗略来说,能在大陆存活下来的台生大约只有一半。能活下来,是因为可忍受与陆生相近的起薪、看长远的发展,或是有父辈的基础,可能是台商二代,或者有创业资金。另外一半的台生,大概只能回台湾找发展机会。
目前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班的杨海玲指出,在就业程序上,台生的身份有劣势,没有大陆身份证件,填资料不方便;除了一些大企业愿意为境外人士办理工作证,中小企业可能会嫌麻烦而拒绝。
提到两岸学生竞争力,毕业后打算留在大陆就业的杨海玲说,大多数产业两岸学生都面临相同的市场竞争,台生没有特别的优势,甚至在互联网等行业,台湾发展已经落后大陆,陆生更有优势。
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罗鼎钧表示,毕业后会希望在大陆找教职工作,但也不排除在陆创业,他已经去天津、上海和福州考察过,部分两岸青创基地提供优惠政策,让他满心动。他也坦言,如果没有特殊的政策辅助,两岸学生在就业市场的起跑点是一样的,竞争并不轻松。
留住“知陆派” 先开方便门
过去5年来,大陆台生在“成分”上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前去大陆读书多半是因为家族渊源(台商子女或外省二、三代);近5年情况大有变化,不乏务实的亲近民进党的台生赴大陆拿学位、找工作,且很多人是第一次去大陆,没有相关人脉。
大陆对台生的磁吸效应,主要是因为市场大、就业机会多。而从众多例子看来,不管政治倾向在哪一边,很多台生反而更能抱着同情而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大陆社会发生的诸多议题,而不是人身攻击。
从这个观点看,说大陆台生是第一线的“知陆派”,并不为过。会到大陆读书的台生,都是受到大陆丰沛的发展能量所吸引。这不只是薪资问题,涉中医药、美术、建筑甚至京剧等领域,都有台生表示,到大陆薪水也许跟台湾差不多,但机会多太多,不但开眼界,更有一种提升的自我满足感。
台媒呼吁,在同样的筛选机制下,大陆应该给愿意留在大陆的台生同等的机会,而不是在身份证栏几个数字这种低阶问题上困住台生就业。
台湾的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和现在的大陆相比,情况不容乐观,所以台湾生就更倾向能在寸土寸金的大陆,但是面对有台独倾向的台湾生,我认为,大陆人民不管你再优秀仍旧不会接受你!因此HR们也可以在公司对台生的招聘方面有所重视~
Talent Spot力德 上海人力资源外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