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混乱,制度流程缺失,企业文化形同虚设……是很多企业目前存在的问弊病。这种环境下,人资能发挥多少价值,取决于企业现阶段的核心需求。 不是说制度流程缺失,人资直接补上就是价值,最关键还存在一个匹配问题。尤其处在发展阶段的民企,各种风险意识淡薄,有的甚至连劳动合同签订都很难落实,更别提五险一金了,偏偏领导的要求是体系化、规范化,你怎么应对都是矛盾:因地制宜的制度流程肯定无法规范,而规范体系的制度流程必然与企业现状脱节,结果流于形式。 想发挥作用,体现价值,改变"位低权轻责任大"的状况,首先是了解企业当前最迫切的需求,如果企业目前的重点是活下去,我们就不要天天风花雪月了。显然,公司目前的重点是研制产品和开拓市场,我们就必须认真地沉下心来思考,如何做才能对研发和市场开拓起促进作用。 如果研发与市场开拓迟迟打不开局面,或者说人员能力偏弱、管理意识落后,这时候人资要改变现状,难度是最大的。即使你制定了很多制度流程,最后发现都流于形式,他们会振振有词地说,我们现在要的是业绩,不要拿其他东西来浪费时间。 很多人资在领导的强力支持下,也推了一些东西,如周例会,如培训等,最后却发现几乎都变了味。 对周例会原本的设想,是通过计划、总结来跟踪落实,不想业务部计划只是一个目标额,根本看不到任何的步骤,总结也只能是完成或不完成,没有任何的解决措施。人资想干预,却苦于不懂业务,即使懂,也很有限,完全无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过程化指标。这也是人资最大的无奈,没有好的销售或运营总监,人资的工作也变得举步维艰。 权利从来不是别人给的,如果不能对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支持,无法让员工心服口服,人资又何来权利一说,只能是永远的鸡肋部门。 再说培训,虽然通过罚款落实来下来,却完全是疲于应付。你说一月一次培训,那我肯定要完成的,不然会挨批,会被处罚,但培训什么,完全是随机,抓住什么算什么,根本没任何计划性,更谈不上培训需求与落地以及效果的跟踪,这样做到底能起多少作用? 与业务紧密相关的模块,人资最好不要强行切入,否则肯定会败的很惨。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在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小的事件上,或领导关注度很高的方面,如员工档案、薪酬核算、文娱活动、招聘,以及考勤、办公用品管理、印章管理等,都是不错的突破口。在这些工作做到位之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公示或汇报,这也是不可缺失的一环。 位低权轻责任大,其实最核心还在于存在感低,支持者远少于反对者,简单说,就是缺乏群众基础。如何与大家成为朋友?一种是从行为上靠近,混进别人的圈子,进而得到一些亲近者的支持;一种是从能力上得到大家的认可,通过事件的积累,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第一种方式主要靠人脉,不是人人都能玩转的,并且会活得很累,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可以做一些基础工作,留下平易近人的印象即可;第二种方式我倒是有几件印象深刻的小事,或许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总经理刚空降时,大家都在观望,第一次开周例会,迟到了好几个。看着总经理面无表情的样子,大家都在观望他会怎么应对迟到这个事。只见总经理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拿起笔,问第一个迟到的中层,你的月薪是多少?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他将所有迟到者的薪酬都问了一遍,然后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又将其他人的薪资做了个估算,开始算总账。如果有一个人迟到十分钟,这意味着我们所有人都要浪费了十分钟,那是多少成本,我们可以算一算。他没有用处罚,也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从成本的角度来分析迟到的利弊,还真得到不少人的认可。 一般领导对于节能降耗都比较关注,我们也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如空调未关,这个情况应该各公司都有,如果你发现这个问题怎么处理?有人可能会直接罚款,也有人甚至连带到部门负责人。很多人其实并不认可罚款,但实在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自我安慰,罚总比不罚强吧,何况还有连带呢。岂不知,部分负责人如果被罚,最终还是会算到员工头上。 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其实需要发挥人资对每个层面的引导作用。在我看来,空调未关,第一责任人应该是人资,因为人资根本没有意识到空调开关问题,更没有进行监督提醒,既然是失职,自然该罚。 于是人资开始从自我做起,首先告诉各部门负责人,记得提醒大家下班关空调,未提醒是要罚款的。这时候人资会在晨会上、微信群里等各种方式提醒部门负责人提醒空调关闭问题,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传达到位(这其实有一个传达的界定问题);人资随后进行抽查跟踪,落实部门负责人是否提醒下属;如果没提醒,空调未关闭自然算负责人的责任;如果提醒了,员工没落实,自然算员工的头上。这样大家都没什么异议,空调是否关闭也不再是一个问题。 权利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很多时候,不是员工不支持你,而是我们没有做出让员工信服的事情。如果我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好的服务态度,把踏踏实实为员工办事作为己任,如何不能体现自我价值,如何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赞同
收藏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