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理论是华为、阿里、小米、字节等大厂激励的理论基础,根本上是承认劳动创造利润,并参与分配,所以华为的获取分享制、TUP,互联网大厂的期权激励等,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分享经济理论的首次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美国员工持股计划理论的形成,正是在分享经济理论和双因素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马丁魏茨曼发表了《分享经济一用分享制代替工资制》一文,提出了改变劳动报酬和利润分配的设想,也就是分享经济理论。
当时,美国正面临经济滞涨、劳动者与持有者矛盾日益深化的情形,劳动者的收入日益减少,而资本持有者无法使得资本与劳动力要素有效结合,社会产品由于社会消费动力不足,也面临着滞销。为了摆脱这种政治、经济困境,分享经济理论应运而生。
魏茨曼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划分为两种经济成为,分别为工资经济和分享经济,这形成了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新结构,也就是工资制度和分享资本持有者资本利润的制度。工资制度是指“厂商给员工的报酬是与某种同厂商经营无关的外在核算单位,如货币或生活费用指数相联系”,分享制度则是“工人的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厂商经营的指数(例如厂商的收入或利润)相联系"。
魏茨曼的理论认为,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与企业的利润直接联系,劳动创造的价值越高,企业的利润越大。但是,企业接受员工的劳动服务,需要支付相应的劳动成本,这就使得劳动成本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矛盾,如何找到这个矛盾的平衡点,使劳动者的收入能够提高,同时使企业利润的增长能够大于劳动者收入的提高数额,这就需要将劳动收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普通的工资收入,另一部分为与企业价值或新增利润直接相关的每股收益部分。
利润分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工资分配制度,它将劳动收入与企业利润建立了直接联系,同时将劳动收入的最大化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形成正向配比关系。该种理论的实施和应用,一方面增长了劳动者的收入,使他们有能力购买商品或服务,从而促进消费;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和提升劳动者生产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同时促进就业、消费、扩大再生产,使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行一个良性上升的循环。
-----------------------------------------------------------------------
作者:王威,某知名咨询公司团队主理人/合伙人
广东省中小企业管理专家库成员
轻战略认证架构师、高管教练
香港大学ICB在读,从事HR工作和咨询近20年
对战略、组织、文化、薪酬、绩效、激励、股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