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考核和常规考核,还有工作评估这些东西,都不是绩效考核,比如一家企业工作态度的考核表,有工作积极性、员工的团队意识、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计划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其实这些是很难考核的。
还有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这个东西怎么评价?标准是什么?这个员工的责任心,是很高还是很低,除了极端的个别人,中间部门的那批人是很难评价的。
什么叫极端?就是责任感特别强的人和责任感特别差的人,这部分各占5%,还有90%都在中间位置,标准谁来把握,谁的评价最合理,另外讲判断能力,你怎么告诉我优良中差?全部都是很主观,非常的主观,得出来的结论,员工是不认可的。
我们再看另外一家企业,给员工做绩效评估,比如他评估员工的沟通技巧,他会说坚定团队,不做老好人,善于协作不做旁观客,请问这怎么评价和打分,谁来判断有标准吗?有明确的依据吗?员工能够接受这个考量?又比如组织能力,描述说任务分配合理清晰,授权得当,善于分享,职责明确,这叫组织能力。你告诉我一下具体标准是什么,怎么衡量怎么执行,怎么给分。
还有一些工作内容,然后提出相关的要求,把要求当作是标准和指标,这也是有问题的,都是做不到要扣分,比如延迟扣两分,出错扣两分,有情节轻重扣两分,它仅仅是对员工的行为和标准所展开的东西,而这些大部分都是停留在要求执行性,操作性落地性都比较差。
行为以常规的考核存在以下问题:
1、偏主观缺乏客观性;
2、黑暗作业,没有办法阳光和透明;
3、考验评估人的综合素质,常规的考核和评分,最考核的是评估人的素质和他的公平性;
4、员工的认同度比较低,因为太主观,没有明确的标准;
5、流于形式,这个东西没有用,没有效果,没有价值;
6、无实质性的效果,这种操作没有价值和效果,如果只是用了评分做行为考核,就以为员工通过评分,调动热情活力,让员工自动自发的工作,其实太可能,把自己的职业当作公司的事业更是痴心妄想,所以这样的设计对企业没有好处。
因为他根本没有解决一个概念,就是员工为谁干,所以这些评分是没有办法,真正有效的考核员工的价值,调动员工的活力和热情。
绩效考核到底是什么?绩效考核的核心逻辑就是,通过以结果和效果为导向,以数据说话,最后展开的一套衡量体系,这就是绩效考核最全面的解释,如果你做不到,他都不叫绩效考核,我们不要把过去的评分打分,还有考核员工的过程、行为、表现定义为绩效考核。
所以KSF肯定是绩效考核,因为它有这个特点,我总结了4点。
一就是客观,用数据说话,大家看能用数据说话,数据是不会骗人的。二是结果跟效果,我要的就是结果和效果,不看过程,也不看你的行为,也不看你所谓的表现。三是利益驱动,KSF不是流于形式的,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高度的融合,员工的价值和公司的绩效高度的进行关联,四是落地快效,一定要落地,因为我们把所有的数据指标还有激励全部到位了,员工也认可,最后落地肯定容易很多,这个结果不再是员工为老板干,好员工为自己干,员工自动自发的干,员工为自己加薪,这就是KSF的整个设计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