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为何缺乏动力?为什么很多老板都觉得KPI非常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为很多推行KPI的企业,觉得没有考核不行,有了KPI又没有达到期望。
KPI是用来做绩效考核的常用工具,但是它没有和利益驱动高度融合,有人说我们做KPI是有激励的,会和员工的绩效工资进行联动,但是我发现力度太小,而且联动性不够强,
也有很多老板不愿意为KPI付费,原因就是没有办法和利益高度的融合,KPI提出了高目标和高要求,但是并没有给员工带来高激励,我们知道老板想实现高绩效和高目标,但是必须要给员工足够的动力,如果让员工为老板的高目标去奋斗,站在人性的角度员工是不愿意的,所以我们讲KPI并不符合人性的需求,违背了经济规律。
很多企业给员工定固定工资,高固定工资或高底薪,然后提出高目标,高要求,但是没有给员工更好的激励,员工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打工人为老板而干,因此缺乏自动自发的工作热情,最后结果不好,老板就扣钱。
有的老板在原来的工资基础上加了一些工资,扣的并不是员工原来的部分,而是我给你加的那部分,老板一般都会这么认为。
可是员工认为加的部分工资也是我应得的,你不能用高目标和高要求来扣我的钱,所以KPI让员工和老板成为利益的对立体,KPI要求员工为老板干。
而KSF是要激励员工为自己干,所以员工抵触KPI,而认可KSF,因为KSF给了员工足够的激励,激励团队快速改善经营成果,成果改善了老板获得既得利益,员工也能获得更多的加薪和激励机会。
KPI跟KSF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KPI更适合作全面的综合绩效考核,但是它没有办法和利益进行高度的联动,而KSF就是为利益而设计的,它强调激励第一、考核第二,KPI是考核第一、评价第二,他们的区别决定了这两个模式,在中小企业落地的时候,员工和老板的态度不一样。
KPI更多的是通过高目标和高要求让员工去完成,他的原则条件是老板给你发高工资,你就必须得好好干,达到高目标和高要求,如果你达不到就要减薪,所以KPI是做减法,同时他强调公司目标的实现。
KSF觉得员工和老板应该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当员工为老板实现高目标的时候,他也获得加薪和高激励的结果,因此它更多的强调做加法。
KSF每一个指标,比如6~8个指标,每一个指标员工做的比过去更好的时候,你都能获得加薪的机会,所以每一个指标都有独立的激励和测算规则,指标就是公司想要的绩效的结果,这个结果得到了实现,老板当然获得好处,包括绩效的改善。
员工也能够由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增值,所以KSF和KPI在整个逻辑的定位不相同。
我们都知道差不多在20年前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拿着固定的工资,而那个时候员工找份工作并不是很容易,管理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机会,肯定就要为结果努力干,而老板认为我给你工资,你就应该给我创造结果,因此定下KPI,员工每年都想获得加薪的机会,到了年底给员工固定的加工资,这是很多企业最常用的做法。
这个做法的背后,就是老板不断地在每一年提出比过去更高的目标,比如员工工资加了10%或20%,老板可能会提出比过去高20%-30%甚至更高的目标进行考核,这就是KPI的整个逻辑方式,KPI是要求员工为公司干。
而KSF的整个逻辑,是员工和老板一起来干,员工不是为企业,而是为自己干,只有一起干好了,大家都是利益的受益方,当然就要建立利益分配的机制和规则,员工干好了,做好了哪些增值,就能获得相应的激励。
KSF非常强调算法逻辑,员工做的比过去好,我应该给他发奖励和激励,把整个算法规则逻辑都植入到KSF的体系当中,所以KSF不叫考核表叫薪酬绩效表,这个薪酬绩效方案的背后就是有员工想要的加薪,有老板想要的绩效优化。
所以KSF是给员工一份加薪的计划,又是给企业改善绩效的方案。
老板回去落地KSF,不要说我要考核你们,而是要问大家想不想加工资,没有员工不想加工资,也没有老板不想达到高目标,既然我们都有共同的导向,就要高度的融合在一起,这是KSF最核心的逻辑,把老板要的高绩效和员工要的高薪酬,老板想要的目标的实现,和员工想要加薪和激励,融合成一个方案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