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达成、增长类的指标,为何不宜列入绩效考核?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在选考核指标的时候,绝对不会选计划类、达成类、增长类的指标,很多人喜欢回到传统思维,销售目标达成率,销售增长率,新客户销售增长率这些指标都不会进入到KSF的选择范围。
绩效考核为什么不会针对过程和计划类的指标?考核从目标到计划再到要求的标准,过去很多企业考核的时候是这么来选择,最先选择目标,目标就是指标,还有计划就是工作计划,生产计划、各种计划,要求员工敬业投入努力,标准就是及时性,准确率等等。
那么KSF选指标的概念是什么?
比如计划类,我们有K目标行动计划,不需要考核计划,标准我们有积分,积分都是以标准为导向进行过程性考核,KSF针对的就是各方面的目标,怎么提升销售额、增长毛利,降低成本,管控费用,我们可以量化的目标,这些目标成为指标,列入到KSF的整个考核。
但是不考核各种各样的工作性要求,也不考核过程性的标准安排,这些KSF都不会涉及。
我们来比对一下指标,比如销售额和生产计划达成率,这两个指标KSF一定不会选生产计划达成率,很多企业做KPI就会选生产计划达成率。
我有一次去一家工贸企业做辅导,原来做KPI的k1的指标就是生产计划达成率,问他为什么选这个指标,他说:我们是一个全球供货订单的企业,在全球拿到订单,拿完订单制定生产计划,把生产计划给到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和出货,根据出货量和当时计划量,形成了生产计划达成率的指标。
我就考核销售部门拿出的计划,生产部门有没有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并且及时出货,这个考核对不对?在KPI的角度是对的,你生产部门有没有完成职责,但是KSF的思维逻辑不是这样,每一个部门经理首先是经营层,经营层就是为公司的经营效果,经营成果去负责任的,并不是说都是严格分工的,比如你就负责销售,生产就是负责生产出货,市场就是负责客户调研,客户反馈,很多人这么认为,但我们都忘了一个概念,谁对经营成果负责?
有人讲老师那按道理来讲就是销售部,他们卖货。但销售也有话说,你们生产部门对质量不负责,你要对我们供货的周期负责,你要对定价成本负责,如果你成本低,那我定价就有竞争力,有竞争力就能卖的更好。
销售额的增长不仅仅是市场部或者业务部的事情,生产部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回到现实当中有很多生产经理,他们只认为我对质量负责,对成本负责,我不对销售额负责,如果你成本没有竞争力,你的价格就没有竞争力,如果你没有及时交货,那么客户就不一定选择我们,如果你的交货周期有问题,交货周期太长,客户也会在选择的时候有困难。
我去了很多的企业,都发现交货周期很重要,比如服装行业,服装行业肯定在淡季生产,根据订货计划,还有对市场的判断提前生产完,等到旺季一拿货,就是几天时间把货给客户。你不能说,我看到你的订单,然后你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因为还要买材料组织生产,还要质检、物流,起码要一个月才能把货给你,把货给他市场就错过了,别人就不可能找你,这些东西都是由谁负责,都是由相关部门来完成的,一个好的销售绝对不止是业务的事情,他是整个公司共同的责任。
所以在管理层经营层,这些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他必须要对这个结果高度的负责,KSF的焦点就是在于经营成果,我不会切割到每个部门去,生产计划仅是我们销售额或产值额的一个重要的K目标计划,但绝对不是指标。
再看,比如退货率/合格率、工艺改进达成率、这两个指标,我到一家企业去看他们的指标,也是生产的企业,它的指标有一个工艺改进达成率,为了把质量提高,产量提高肯定要改进工艺,要做流程的优化,因此公司给你几个工艺改进的指标,或工艺改进的要,你把它按时按量按质完成,这个指标其实是很难考核,因为他主观性很强,还有人为操纵性很强。
KSF不会选人为操纵性太强的指标,我们选择的是客观产出很强的指标,什么叫客观产出?就你是真正在这花了多少成本,你实实在在卖了多少货,你创造了多少毛利,做出了什么人效,都是非常客观的结果,但是工艺改进,你告诉我有多少个计划我要改进到什么程度,我需要做到什么才能改进,因为太多人为操控的因素在里面去决定。
所以这两个指标KSF一定选合格率或退货率,绝不会选工艺改进达成率,因为我要的是结果,首先把货生产出来,如果质量有问题客户就会退货,合格率低,损耗就会高,造成成本浪费,我们就直接要结果,而工艺改进达成率,仅仅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合格率,减少我们的退货率而做的重要过程。
这个我们可以做K目标,未达到目标所执行的每一个计划,都作为k目标的执行计划,它是一个计划和过程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