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整个分钱来源于哪里?企业要想分钱的依据、根源,我们凭什么来分?
第一、就是“量”多劳多得,干的越多拿的越多。
第二、“质”就是不单有量,我还做得特别好,做得更到位。
第三、“效”,我还可以给你带来收益成果。
当你有量有质有效的时候,整个结果是不一样的,什么叫量?比如我们公司要考核人力资源部的培训指标,培训小时数或平均小时数,这种就是量;质就是我们培训的满意度,大家学习到不到位,不是说仅仅培训完就行了;效果就是最终提升客单价,成交率,培训过后产生了效果。包括生产其实也是一样的,当我们的量质效出来以后,也是一样的概念,我要求你要生产,生产的产量或者产值就是一种量,增长得越多给你越多的钱,质就是合格率,效就是我的交期和成本,工厂的利润最终能不能独立核算,能不能赚到钱,这些东西都要多维度的进行评估。
为什么我们要有量质效?其实还是为了给员工增加渠道,分钱的渠道越宽广越多,我们赚钱的机会就越多。
那么量质效哪一个最值得分钱?相信很多人觉得“效”最值得分钱,但是注意不要眼里只有效,效之前的量和质也是值得付费的,只是他会相对少一些而已,效是可以多一些。
所以企业的利后分配更多的都是针对效,也是这个逻辑,疫情听说有不少的企业想裁人,有一个老板给我电话说感觉扛不下去了,得干掉一些人,裁员有没有考虑过风险,虽然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讲活下去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企业感觉已经活不下去了,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改变一下薪酬结构,降低一下员工的固定工资,增加他们的弹性部分,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货,很多老板这个时候处于焦虑之下,其实你是把智慧给蒙蔽掉了,你是没有办法找到答案的,当一个人叫心乱如麻的时候,你是没有答案的。
所以,我希望各位老板,有些时候你要静下心来,无论你再难都得让自己的心先定下来,因为你先定下来才有机会找到答案,所以我说如果你真的要裁员,我希望你可以跟员工谈谈,因为现在很多员工出去找工作也不好找,有没有可能把固定工资降低一点,把弹性工资增加一点,能不能增加企业创造的可能性。
上篇文章写到工作流、收益流、业务流,重点说说效益流,因为我觉得效益这个东西是企业最重要的。
疫情之下弹性收入也会减少,这个时候员工的状态其实减少,企业要想活下来,员工也想活下来,真正只有活下来,才意味着给我们有更大的机会。
我们讲绩效考核如何将考核转换成分配,传统的考核KPI,KPI作为常用的考核思维,肯定是有他的价值,但是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上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不是为了绩效而去做,我们讲绩效考核,我们一定是为了提高绩效,而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
绩效是重要的,考核是次要的,KSF更多的是从绩效考核转换成绩效分配,实际上KSF是一种分钱思维,它更多追求激励思维,而不是考核思维跟分钱思维,这是KSF的导向,KPI就是定高目标,考核评分为导向,大家都知道KPI就是给定目标,每个月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然后第二个就是提高要求,你要达到我的目标要求,做不到我就扣你的绩效工资,所以在KPI里面更多的是考核为导向,而且最终输出的不是钱而是分,根据分变成你的钱的导向,所以KPI相对来讲不是一个很直接的分配方式。
KSF追求的不一样,它不是目标,它是个平衡点,平衡点就是我要分钱的起点,它追求的是一种激励思维,所以它更多的是以分钱导向,他的奖励是直接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