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红法,干得越好,拿得越多。
夏大夫和李云龙是多年的朋友,两人在2017年合伙开一家牙科诊所,总投资500万,李云龙全部出资,夏大夫负责经营。
牙科诊所有人赚钱,有人赔钱,总体来说如果牙医的水平比较高,服务周到,牙科门诊挣钱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回报率也是比较高的。
夏大夫以前开过一家牙科诊所,生意非常好,然后他身边的朋友想投资牙科诊所,于是才有了这次合作。
这里有两个点,权利归谁行使,利益如何分配?在这个案例里,更多的是利益的分配,因为李云龙他不懂牙科诊所,想要参与也参与不进来。
牙科诊所如果经营正常,快的时候可以一年回本,慢的一年到一年半回本,如果效益更好,回报周期会更短。
于是他们这么约定,李云龙500万返还完毕前(包含500万),李云龙分得利润的40%,夏大夫分得利润的60%:
收益达到投资本金1倍以内,此部分李云龙分30%,夏大夫分得70%:
收益达到投资本金1倍以上2倍(含2倍)以内,此部分李云龙分25%,夏大夫分得75%:
收益达到投资本金2倍以上3倍(含3倍)以内,此部分李云龙分20%,夏大夫分80%:
收益达到投资本金3倍以上,此部分李云龙分10%,夏大夫分得90%。
挣的钱越多,夏大夫分得越多,当利润分得多的时候,他感觉是自己干的,你可以把夏大夫理解为一个人,也可以把夏大夫理解为一个团队,当然你也可以把夏大夫当成团队,额外拿出一份奖励为成本进行扣除,在进行分配。
通过案例分享,发现他们不是按照出多少钱,占多少股份进行分配的,而是按照产生的利润来倒推,利润产生得越多,让干活的人拿的越多。
最后的结果是,投资人开心,干活的人也高兴,两个之间就不再是管控监督的关系,而是朝着目标,共同协作的关系,所以我们说管理,管理并不在管,更多在理,理什么?把他的结果理出来。
那么财务要不要监控财务?他们财务有一个日清日结制度,就是每天进多少钱,出多少钱,花哪了双方都看得到,所以财务是保证双方合作的基础。
总结一下,我个人认为在股权里分利大于分股,人们关注的并不一定是股权的比例,而是利益如何分配,就是我手里能拿多少钱,所以我们的观念也要变化,与其关注股权比例不容易,不如关注利益分配的数字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