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绩效指标的设计,都应该按组织与个的实际实现能力去推测,演义。尽量做到一小跳就能达成的程度。
2、指标的理解与认可,其实来源于对于指标与自己的职责工作内容之间的关联度,与可实现性。因此,搞清楚能力发展预测与资源可达成性很重要。
指标是否有效不能单看一方,要看指标整体要素达成性
——指标确立不看人,看实际情况
一、企业决策是组织才能确定的。——员工提供情况,最多可以建议
我们党的政策叫民(主)集中制。这是说既要给予人民自主的权利,但同时必须要由中央来把控整体天心民意的方向。才能让党群一心,凝成一个整体。既便于管理,又更能凝聚力量。这是两相得益的政策。
而在企业的管理,就如昨天我在“对感觉不合理的制度是否需要去改变?”的话题中,于《制度合理与否,尚看你看透没有》一文中说的一样?
一个企业的发展,如果全部靠屁股推着脑袋走,再加上屁股不止一个的时候。则会让整体行进的方向会出现不断试错的情况。既造成组织资源的浪费,也延迟了组织发展的时间。
因此,一个组织的政策、机制、决策是需要考虑员工的意见。但那只能是作为参考的一个点。除了员工的建议确是有益于组织利益外,其他员工因个人利益的建议与行动,绝不能成为影响组织决策的因素。
而在绩效管理中的指标制定是同样的道理。员工参与指标的制定,只是因为员工更清晰指标所涉及的资源及市场情况,所以,在指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他们参与制定,提出建议。但最后的指标确定,一定是组织在分析整体情况后的决定。
二、绩效指标是以完成为目标。——以事实为依据,资源为基础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指标是头等大事。既要承载组织目标,还要承担员工希望。
因此,在制定绩效指标的时候,绝不能组织与员工哪一方去随意制定。
指标太高,完成不了。对于组织绩效来说可能有促进作用,但却存在过渡压榨员工劳动的嫌疑。会导致员工对工作的反感,甚至是直接摆烂,摞挑子。
指标太低,虽然易于完成,但却缺少效益的突破。对于员工在绩效奖励名目上显得稍好看,但却缺少了绩效管理对员工与组织的促益作用。既不能提升员工能力与绩效,也不能提升组织的效益与收益。
因此,这两种极端指标情况,其实都与组织个人无益。
因此,做绩效指标的设定,才要求一定要符合SMART原则。
S-要具体。只有目标、指标明确,才能资源与方法明确。
这需要我们对于组织的目标有着详细的理解与认知。将业务从线性的推进,按业务关系成板块的分解到各层级部门,再由于部门分解到人头。形成明确的目标与指标。并清晰与之有关联的业务关系。
M-可衡量。既然要以绩效来做为工作成绩的衡量,自然要标准清晰,易于度量。
将目标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都要做到尽量客观。能用数字评析的决不用观念去估。因此,将目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必须以评价的数量、角度去数字量化。
A-可达到。目标一定是要努力才能达成,也一定能达成。否则,就失去激励作用。
就如一般人与马巴巴的差距一样。这种差距,其实不能给予我们动力。因为我们只有看,而不会妄想着去追赶。太远了。
因此,设定绩效指标,需要的是一个小跳就能拿到手的目标。而不是踮脚就能拿的指标,自然也不是安上弹簧都拿不下的指标。
因此,指标的达成预期,必须要依据历史与资源进行最大可能的演义,才能保证指标的达成可能度。
R-现实的。指标实现路径和条件,可通过推演证明,资源可得,方法可行。
在做指标推演的时候,对于完成要素,不能说有,就代表一定能有。毕竟,所有的资源都是需要拿到手里才算是自己的资源。
就如做招聘知道有合适的人才,但就是招聘不到组织里一样。
所有的资源在那里,能不能拿到还要看组织与个人的能力。
因此,做指标的要素评估,需要依据组织能提供助力,个人的技能及素质,去推演资源与能力情况。
才能让涉及指标达成的关键要素,具有现实性。
T-有时限。明确要求任务完成时间,才能让组织内部门协调,业务协调推进。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要求。毕竟组织的效益是资源在周期内的产出情况。如果一个项目成了无限期,那么其看似好项目,其实也成了一堆负债。
时间过长,会湮灭一切收益,会让人失去动力,而陷入舒适圈。
因此,依据组织的资源、承载人的能力发展情况,再据业务的整体推进协调需求,去合理的设置任务完成时间。
让时间尽量紧凑,不浪费,才是对于完成指标与目标的最好时间管理。
而上述的S、M、A、R、T五个方面的指标设计要求,无不体现对于组织与个人的实际资源与能力的公分评估。才能让目标与指标的设置,不会脱离实际。
而这样的指标,自然就是有效的指标。
三、指标的有效性除了现实性,类属性。——要依责定指标
有的企业没能将各层级部室、岗位的职责义务按关联度、线性关系进行分解、设置清晰。导致业务之间、线性关系断裂,或者关联不强,因此出现有的事就算再简单,都无人管,有的责无人担。
因此,在设立绩效指标的时候,除了实现性以外,还要要考虑指标的关联性。不要这个指标与其工作的内容关系不大,却让其承担,则其自然不会认可。
因此,在设立各岗位绩效指标的时候,其指标承载的工作内容,一定要与员工的工作内容相关(即工作职责范围内。)
因此,在设立目标下的指标时,尽量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上级主管和员工本人要就职责工作内容,在年度内的工作内容年历进行沟通确定。以此清晰职责与工作内容是否匹配。才能在指标设计的时候去评估要素的完善性与关联度。
二是要让部门人员清晰部门绩效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的关系,各岗位绩效指标与部门目标之间的承载关系。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做的事情,既影响自己也影响部门,甚至还要影响整个企业组织的绩效。
三是要让他们知道绩效管理的意义与绩效管理的环节,会有辅导、支持的到位。每个人都不愿意孤军奋战。而在职场更不想自己无人管无人问。因此,要让他们相信企业组织、部门领导与他们站在一起,与他们一起承担。不懂的有人可以问,做不好的有人愿意来帮。
如果这样清晰,能靠努力和支持达成的指标都有人不承认。那么也不需要他认可了。毕竟这些都是职责内的应有义务。
直接按工作管理执行走就行了。
小结:
1、绩效指标的设计,都应该按组织与个的实际实现能力去推测,演义。尽量做到一小跳就能达成的程度。
2、指标的理解与认可,其实来源于对于指标与自己的职责工作内容之间的关联度,与可实现性。因此,搞清楚能力发展预测与资源可达成性很重要。
1楼 温情
学习了
16楼 Fred81854
绩效指标的设定要求一定要符合SMART原则。S-要具体。只有目标、指标明确,才能资源与方法明确。M-可衡量。既然要以绩效来做为工作成绩的衡量,自然要标准清晰,易于度量。A-可达到。目标一定是要努力才能达成,也一定能达成。否则,就失去激励作用。R-现实的。指标实现路径和条件,可通过推演证明,资源可得,方法可行。T-有时限。明确要求任务完成时间,才能让组织内部门协调,业务协调推进。
15楼 豆豆发芽了
谢谢分享!
14楼 杀阡陌71797
学习
13楼 zoezhangyun
打卡
12楼 ziuevwww
先运行一段时间试错
11楼 小熊1985
学习了
10楼 上山
打卡
9楼 Garfield1407921685
其实没什么办法,就是沟通。
8楼 安宝贝
目标管理法使用smart原则有点类似于KPI了
优忒毗88632
@安宝贝:KPI 也好,其他的工具指标也好,订指标其实都是这个道理
7楼 kekejin
SMART原则确实清晰具体
6楼 霓漫天87249
打卡
5楼 大卡
本篇文章来自阿东老师的分享。阿东老师是一位非常高产的老师,目前已发布1000多篇文章,大家可以点击老师头像订阅,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老师多多交流哦~
4楼 遇春37158
指标是否有效不能单看一方,要看指标整体要素达成性指标确立不看人,看实际情况
3楼 樱桃小丸子09832
法不外人情就是说的这个。只要符合规定,有着实际的现实性,那就是合理的。不认也得认
2楼 盖聂39099
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