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上回,刘不是老师跟大家介绍了人才盘点中关于人才标准构建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依次是核心胜任力标准打分、岗位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标准打分和领导力标准打分。
今天,咱们要跟大家聊聊人才盘点的具体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但是,从刘不是的角度来看,与其说管理是门技术,倒不如说他是一种思维模式。
人才盘点用来评估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潜力,人才的优势和不足,以确定人力资源的现状,并基于此,对人才选拔、晋升、激励和调配做出更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决策,这里对被盘点人才的数字人构建就是一个静态识别的过程。
更多干货,请看全文!
话说上回,刘不是老师跟大家介绍了人才盘点中关于人才标准构建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依次是核心胜任力标准打分、岗位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标准打分和领导力标准打分。
今天,咱们要跟大家聊聊人才盘点的具体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但是,从刘不是的角度来看,与其说管理是门技术,倒不如说他是一种思维模式。
数字人有2种概念,一种讲的是人工智能,种融合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前沿交叉技术,在管理、客服、培训和辅助决策方面模拟人类特征并与人员进行交互。
还有一种定义就是企业中现有的人才本来就是数字人,出勤时间、工作过程和成果,都可以使用大数据进行衡量,即使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里面的学历程度都可以进行数字化打分,通过打分把员工变成一个个数字组成的有机体。
岗位/人员
|
个人信息描述
|
个人信息评分标准
|
5分
|
4分
|
3分
|
2分
|
1分
|
学历
|
|
|
|
|
|
|
|
年龄
|
|
|
|
|
|
|
|
职称
|
|
|
|
|
|
|
|
出勤率
|
|
|
|
|
|
|
|
纪律执行
|
|
|
|
|
|
|
|
工龄
|
|
|
|
|
|
|
|
管理个性
|
|
|
|
|
|
|
|
管理特质
|
|
|
|
|
|
|
|
领导行为
|
|
|
|
|
|
|
|
管理技能
|
|
|
|
|
|
|
|
领导绩效
|
|
|
|
|
|
|
|
业绩产出
|
|
|
|
|
|
|
|
……
|
|
|
|
|
|
|
|
虽然把人才当成了数字人,可是这部分所占人才盘点的比率不高,最多不超过15%,关键是这个数字人指标非常有意思,如果一个员工这个分数多年都不会变动,就说明这个人不思进取、知识/技能已经老化了。
HR们要明白,人才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一个公司的总工程师、关键岗位研发人员,如果10多年或者20多年不变,除非这个人才是行业部的顶尖人才,能在全球或全国排的上号,且不断学习,否则这个人的价值度是不高的。
当然了,也有人会对这里的年龄、出勤率、工龄等感到疑惑:
- 实际上这里的年龄的分数是倒着给的,年龄越大分数越低;
- 出勤率则是一个正向分数,主要考察一个员工的工作态度;
- 工龄则考察一个员工的稳定性,工龄越长,稳定性则越高。
人才盘点用来评估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潜力,人才的优势和不足,以确定人力资源的现状,并基于此,对人才选拔、晋升、激励和调配做出更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决策,这里对被盘点人才的数字人构建就是一个静态识别的过程。
二、评价矩阵与评价技术
咱做HR的,经常说看人,那么怎么看人呢?无非就是三个维度:
- 潜力——前瞻性,不强调自我,将来会成功;
- 能力——脚踏实地,基于现实,讲逻辑、有工具、有方法;
- 成果——以良好的成果为荣,总能出其不意地达成目标,劲头还足,总感觉没使完。
人才盘点要涉及企业中很多不同层级的人员,因为这个人员岗位挑战不同,故大家所要表现出的的潜力和能力状态也是不同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人才矩阵,把各种人才装进去,进行分析。
抽象层
|
具体层
|
工具层
|
操作层员工
|
中层干部
|
高管团队
|
成果
|
个人绩效
|
个人KPI、OKR、BSC、MBO等
|
团队绩效
|
个人KPI、OKR、BSC、MBO等
|
……
|
……
|
能力
|
领导力
|
领导力五力评估,昨天说过了,参考昨天的吧
|
……
|
……
|
潜力
|
能不能?
|
专业技能
|
专业技能
管理技能
|
技能评估、业绩评估
|
合不合适?
|
心理测评、360°评估、访谈法、情景模拟法、敬业度调查等
|
……
|
|
|
|
咱划了个表格,给大家说明一下成果、能力和潜力的关系矩阵,以纵向为每一层,工具层也就是落地层,在管理方面落地方面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下面咱们对潜力评价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评价技术
|
应用场景
|
优势
|
劣势
|
心理测评
|
评估盘点对象潜质、行为风格,只对潜在的优秀人才进行评估:
- 认知/商业推理能力测评
- 个性/动机测评
- 管理潜质测评
- 职业价值测评
- 管理风格测评
- 管理技能测评
|
- 成本低1000-1500元/人;
- 速度快,根据选取工具不同0.5-3小时;
- 排除干扰,数据直接比较
|
- 复杂的环境、人为的伪装,可导致偏差;
- 采取一对一报告,体验感弱;
- 数据可量化,丰富度低,实际表现差
|
360°评估
|
多源反馈/行为评估,收集评估对象上下左右同事的反馈,全面了解被评估人员情况,通常根据胜任力模型的行为要求进行评价,也可用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评价
|
- 成本低,评价中层干部500元/人;
- 支持能力模型,可根据自有行为模式和发展模式进行定制;
- 数据丰富,有文本题提供行为描述和建议
|
- 设置复杂,需要大数据支撑;
- 主观性强,测试结果两极分化;
- 评价标准不统一
|
访谈法
|
用于补充量化评价,提供测评者鲜活的立体信息
|
- 信息丰富度高,题目设计倾向于缺点和压力测试,并对未来具有前瞻性
- 摆事实,列依据
|
- 耗时、费力;
- 对访谈者有较高要求
- 访谈会变争执和吵架
|
情景模拟法
|
类似于沙盘演练,用特定的背景和角色扮演,来盘点评估者的潜力,可以多人参加
|
|
- 费时,人力成本高
- 标准化差
- 依靠题目设计和顾问水平
|
敬业度调查
|
衡量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满意度和承诺水平,通过设计问题对于企业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团队合作、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感受与意见,进行分析反馈,识别员工积极性、忠诚度以及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
|
- 费用不高
- 一箭双雕,即考察员工敬业度,也让员工评价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
|
是不是看着很复杂,其实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具有复杂性,而且各种检测方法之间还有互相穿插,看似矛盾,实际上都是在多方验证,无非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现有人才的潜力和能力摸清楚,便于服务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和经营战略。
三、活脱脱的九宫格
咱们进行人才盘点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人,围绕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来看他们的适配因素、动力因素和能力因素:
- 适配因素对应被盘点人员的个性和行为风格,通过对其管理个性的偏离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人员的管理风格;
- 动力因素对应被盘点人员的动机和价值观,通过对其职业锚进行考量,判断其对组织的忠诚度;
- 能力因素对应被盘点人员的技能、知识和工作能力,通过商业综合管理推理能力考察其管理技能。
咱们在前面做了那么多工作,实际就是为了这个人才九宫格服务的,根据打分情况,将人员变成人才,评判出来,放入九宫格矩阵当中来,谁该优化,谁该提升,大家一目了然,这个绩效能力矩阵中低能力、高绩效的人才也是有的,对待这样的人才也需要进行重点提升。
这个是绩效-潜力九宫格,对评判潜力人才和技术型人才非常管用,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明星人才都是非常稀缺的,这些人才是企业接班人,但大部分都是骨干人才和核心人才,这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应该花大力气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至于待优化人才,该壮士断腕就要断腕吧,这种人留着食之无味弃之也可惜。
接着咱们升级一下这个人才九宫格,9号的明星是万众期待,1号的狗子需要优化,3号的财狼和7号的兔子需要关注和提升,核心是用好企业2、4、5、6、8号人才,因为这些人才才是企业的老黄牛。
类型
|
占比
|
特点
|
策略
|
配置岗位
|
1号
|
少
|
各个方面都不行
|
问题员工
|
降职降薪、辞退
|
2号
|
多
|
勤奋,却没业绩
|
提升领导力
|
重点督促
|
3号
|
少
|
能力/潜力高,却出不了业绩
|
点燃新人
鞭策老人
|
设定考察期、准备调岗
|
4号
|
多
|
业绩尚可,就是不努力
|
聚焦绩效目标
|
保留岗位,增加绩效
|
5号
|
多
|
企业大部分骨干
|
培养、提升
|
重点保留
|
6号
|
<10%
|
冲锋者
|
培养
|
销售
|
7号
|
少
|
能力一般,运气好
|
专家或有资源
|
重点保留
|
8号
|
<10%
|
有争议的牛人
|
培养保留
|
加薪稳岗
|
9号
|
<5%
|
绩优、标杆
|
尽快提报
|
部门主管
|
咱们根据人才九宫格,对人才进行了分析和排序,然后分门别类的给出诊断意见,方便大家进行参照和学习。如果大家能做到这个地步,降龙十八掌就已经练好了80%,基本上可以独步江湖了。
备注:
下一节,咱们来讲一讲如何进行导演人才盘点工作,可能会更加有趣。
后续预告:
人才盘点如何导演?
4楼 我就是窝囊会
数字人有2种概念,一种讲的是人工智能,种融合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前沿交叉技术,在管理、客服、培训和辅助决策方面模拟人类特征并与人员进行交互。
5楼 不一样的霓凰
HR们要明白,人才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一个公司的总工程师、关键岗位研发人员,如果10多年或者20多年不变,除非这个人才是行业部的顶尖人才,能在全球或全国排的上号,且不断学习,否则这个人的价值度是不高的。
3楼 twigs007
学习
2楼 江南觅知音
HR们要明白,人才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一个公司的总工程师、关键岗位研发人员,如果10多年或者20多年不变,除非这个人才是行业部的顶尖人才,能在全球或全国排的上号,且不断学习,否则这个人的价值度是不高的。
1楼 温情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