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成体系这个东西不好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和做法,我个人觉得所谓的体系不是一定要追求大而全,更重要的是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管理需要,又符合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而且是有效果的,这种培训课程的组合就是成体系的。
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我们公司的培训课程体系还算合理,其大致是这样的:
1、公共通用类课程:如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产品知识、行业特点与发展现状、公司发展史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与健康心态、沟通技巧、团队协作、时间管理、压力管理、5S管理、OA操作等,几乎每个员工都要参加这些公共类培训课程。这些课程一般安排在新员工入职培训和新春系列培训中开展,它们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其旨在告诉和培养员工掌握最基本的应知就会的制度、流程、基础通用知识以及在企业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沟通及企业文化)。
2、岗位专业技能类课程:这是通过对各岗位工作分析得出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归纳出的专业技能类课程。如生产类的生产工艺、岗位规范与操作规程、检验标准与规范等;技术类的硬件结构设计与工艺、电子电路原理与设计、软件编码与系统集成等;销售类的客户开拓与商机挖掘、客户沟通谈判、销售过程管理、回款技巧、大客户销售等;还有行政人力资源类、财务类、采购供应链管理类,各大类课程下不同层级的员工,其对应的岗位专业课程会有不同,越往高层的岗位,其所需专业技能类课程越复杂,要求越高。
3、综合管理类课程:这是对主管以上员工开设的课程体系,如班组建设与人员管理、团队建设、授权艺术、决策管理、员工奖惩与激励管理、绩效沟通管理、中层干部管理技能修炼、目标管理、执行力、领导力、战略思维和经营能力培养等课程。
以上3类课程为基础,衍生出了以下2类课程体系:
1、岗前培训课程体系:以上1类和2类结合,就形成了员工上岗前需要培训的课程体系。
2、员工职业通道发展与人才梯队建设课程体系:以上2类和3类结合,就形成了员工岗位轮换、职位晋升、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等的课程体系,如我们的菁英主管训练营计划、中层管理修炼班、高阶领导力和战略研讨会等都属于这类培训。
我们的这种课程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举个简单例子,早些年我们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只有半天,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而现在是一个星期七天,培训科目涵盖规章制度、行业特点与现状分析、企业发展史、产品知识、企业文化、公司运营模式、军训与职业素养、团队协作与拓展训练、沟通技巧、OA操作、5S管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等十几门课程的全面系统培训。
可见,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沉淀的,我们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现状来稳步推进,刚开始只有一两个课程没关系,通过不断优化,慢慢地把它固化下来,就形成了体系的一部分,随着需求的增加与发展,不断增加和拓展新的课程,每一个课程都这样把它完善做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企业自身特有的完善课程体系。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的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来说,我想应该普遍遵循这个基本建设思路吧。